滁州古玩城旁的解放小学门口,一场名为“爱行天”的义卖正将细碎温情悄悄织成绵密的网。摊位沿道铺开,旧书的墨香混着手工饰品的精巧,学生们手绘的画作旁,摆着居民们翻出的闲置物件——掉了漆的瓷碗藏着岁月温度,半旧的布偶仍带着柔软触感,每一件都像裹着故事的糖纸,在阳光下静静等待新的归宿。 穿校服的少年踮脚整理价签,额角汗珠映着认真;白发老人颤巍巍递过亲手缝制的鞋垫,反复叮嘱“用料实诚”;穿志愿者马甲的姑娘正帮着清点善款,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混着此起彼伏的询价与欢笑。有人为一本旧相册驻足,听摊主说起背后的捐赠故事时眼尾泛潮;有人买下孩子的手工作品,笑着说“比商店里的更有孩子气的甜”;更有路过的行人不问价格,放下零钱便转身,只留下一句“添份力”,背影混进梧桐叶筛下的光斑里。 阳光穿过叶隙,在攒动的人影上投下跳跃的光点。义卖的物件或许寻常,汇聚的善意却格外滚烫——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没有昂贵的标价,只有掌心传递的温暖,让“爱行天”三个字,在滁州的街景里,晕染出最动人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