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2|回复: 0

[散文随笔] 小时候过炎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小时候过炎夏
六月初六,连续的阴雨结束了。初七,高温猛然霸占了长空,气温一下子飙升到37度,几天来,热浪一直盘踞在我们的头顶上。热,热,热。人们能够不出门的,都躲在家里。空调派上了用场,冷饮、冰西瓜也大受欢迎。
忽然想到,我们小时候也热,没有空调,是怎么过夏天的呢?
孩子们是不怕热的。那时候,小孩子没有那么娇生惯养,天再热,也会在中午头跑出去。几个小朋友一起,偷偷地钻到河里追逐打闹,玩累了,才回家。家里大人是不允许小孩子私自下河洗澡的,孩子们回到家的时候,大人往往要检查,在孩子的手臂或者腿上,用指甲划一下,孩子的皮肤上就会出现一条白线,于是立刻被打一顿。孩子们也心甘情愿,第二天还是偷偷出去下河洗澡。
即使不下河洗澡,男孩子也不会呆在家里,总会冒着大太阳出去,找几个朋友玩,也不怕晒。一个夏天过去,皮肤晒黑了,黑光发亮。入秋上学,长袖衣服一穿,不久又不知不觉变白了。
西瓜是全家人喜爱的食物。买回来洗净,用网兜或者口袋装上,再用绳子系住,吊到井里。下午或者傍晚,取出西瓜,切开,一牙一牙的,一家人围在一起,享受冰西瓜的清凉。那个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那时候也有冰棒卖。我们这里最畅销的是南京生产的马头牌冰棒。五分钱一支,孩子们都喜欢。本地也有生产的冰棒,太硬,不好吃。流动小贩用一只木箱背在身上,走街串巷叫卖。有人买,就放在自己带的简易架子上,打开木箱,掀开棉布垫,迅速取出冰棒,盖好布垫,把冰棒递给你。
也有冰水,叫刨冰,那是店里卖的。店家把一块洁白的冰块压在机器下面,机器一刀一刀把冰块切成薄片,落进杯子里,然后兑上加香料的甜水,一杯刨冰就成功了。这是大孩子喜欢的饮料。
出苦力的人,拉板车的车夫,搬运工,他们出汗多,往往喝茶叶棒子泡的凉茶,价格低廉,又比凉开水解渴。夏天,茶叶棒子好卖。
白天,烈日难挡。一些人家会在院子里、屋檐下搭一个凉棚。先用两幅布或者三幅布砸在一起,做成一块大布蓬。四角订上小环,两角挂在屋檐上,另外两角用竹竿撑起来,就成了遮阳棚。不仅院子凉快些,堂屋也凉快许多,太阳晒不进来了。
下晚,当院子里晒不到太阳的时候,大人会打来井水,满院子洒一遍,去除暑气。一家人就在院子里吃晚饭。晚饭后,就把竹床搬到院子里,不够睡,再把门板搭在板凳上当床,几个孩子们挤挤睡在院子里,吹着悠悠的凉风,数着满天的星星。院子小,床也不够睡,大人乘凉以后,还是会睡到屋里的。为了担心晨露伤人,半夜里,大人会叫醒孩子回屋里继续睡觉。小孩子迷迷糊糊走回屋里,倒头又睡着了。那时,屋里已经不热了。失眠吗?没有的事。
小时候没有电风扇,用的是手摇的扇子。扇子的种类很多,一般家庭用的,多是心形的芭蕉扇,风大,合手,也耐用。纸扇是文人摆谱用的,那上面可以写诗画画,但风力小,天热没有用,不能降温。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同学就说过一首顺口溜:“小小扇子,拿在手中。有人来借,不中不中。”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
产妇、孕妇使用的是蒲扇。蒲扇是用晒干的蒲苇叶子编制成的,轻软,风力柔和。中国人对孕妇、产妇的保护,是全面的,细致的,体贴的。这也是华夏人绵延数千年不绝的原因之一吧。
最令人吃惊的是理发店。有一次我去五一饭店对面的曙光理发店理发。天热,理发师傅和顾客都不好用手扇扇子,就在二梁上装了一个大大的排扇。那是一张厚毡,有半间屋子宽,大约二尺多高,屋梁上面有定滑轮,穿过绳子,有小徒弟在屋角一下一下拉绳子,让排扇前后摇摆,满屋子都有风了。时间长了,小徒弟会很累的。拉慢了,风小了,师傅还会责骂小徒弟。
几十年过去了,有的事物还在,有的变了,有的当年盛行的,现在退出人们的生活了。小时候写作文,有一句话,形容时光飞速前进,叫“白驹过隙”。身处其境,也许觉得好慢,但几十年过后看来,真的如此。
2025.7.7于红鱼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3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