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家中突发脑溢血,小区消防通道却被物业用地锁锁住,导致急救车被堵在通道外,急救人员狂奔一百米仍晚一步,错过最佳救治时间。6月25日,一起错综复杂的物业纠纷责任案件在南谯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孙小庆及调解员朱道专的不懈努力下,以调解结案的圆满方式落下帷幕。
2024年6月份的一天,原告李某及丈夫张某在家中吃饭时,张某突发脑溢血,李某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5分钟后,救护车从原告所在小区北门进入小区后,因被告某物业公司在消防通道上安装了地锁,救援车辆无法到达原告单元楼下,救援人员只能下车抬着担架步行100余米,前往原告家中救援,往返过程中耽误了6分钟左右。经过医院抢救后,张某因脑梗昏迷不醒,并在2025年5月去世。原告李某随后将小区物业告上法庭,认为物业锁住消防通道的行为严重失职,直接导致丈夫张某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要求物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面对错综复杂的证据链与尖锐对立的矛盾焦点,孙小庆庭长及朱道专调解员仔细研读案件卷宗,抽丝剥茧厘清多方法律关系,从事故成因、责任比例等范围,逐项进行专业解读。在全面掌握案件情况后,调解人员多次组织多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面对当事人的情绪对立和激烈争执,调解人员始终保持耐心,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法律规定到人情事理,逐一为当事人分析利弊、释法明理。
“李女士,”调解室中,调解人员积极打破僵局,“物业公司这边,对于您丈夫的不幸,深表遗憾。但关于责任认定……”李某打断了调解人员的话,“调解?有什么好调的!是他们害死了我丈夫!”李某双眼赤红,拳头紧握,声音嘶哑。丧夫之痛和对物业不作为的愤恨,让她根本无法平静。
调解人员转而找到物业相关负责人。物业相关负责人始终强调“意外”、“业主也有责任”等客观因素。“遗憾归遗憾,李女士的心情我们理解。消防通道被地锁锁上我们承认,锁住是为了防止通道被车辆占用,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打开了地锁,中间并未耽误多长时间,因此我认为这个事情与我们物业无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业主自身病情。”
双方各执一词,孙小庆庭长及朱道专调解员耐心指出《消防法》第28条关于不得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的明确规定,以及《民法典》第942条物业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然而,物业相关负责人态度敷衍。
当调解人员再次组织双方在物业办公室进行初步接触时,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李某指着物业相关负责人的鼻子痛斥其“草菅人命”,物业相关负责人则称李某“无理取闹”。激烈的言语冲突逐渐演变为肢体冲突。法院调解人员和街道、社区相关人员奋力将双方拉开,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但孙小庆庭长及朱道专调解员没有放弃,始终保持着冷静与耐心,将法治思维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一方面耐心倾听李某的倾诉,积极疏导其激动情绪,同时细致阐明法律规定和证据规则,引导其理性认知诉讼风险与预期;另一方面,从法律责任、道德伦理及社会影响等多维度向被告剖析其行为的严重后果,促使被告深刻认识到错误。通过一次次安抚情绪,一次次协调分歧,充分释法明理,用真诚和专业打破坚冰。经过6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当李某拿着调解协议书走出法院时,脸上已无最初的暴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疲惫和解脱。一起因“堵”而起的纠纷,最终在孙小庆庭长及朱道专调解员不厌其烦、甚至冒着冲突风险的上门努力下,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案件结束后,李某为表感激,特意制作了两面锦旗送到法院。锦旗上烫金的文字熠熠生辉,“公正执法 公道人心”“为百姓排忧解难 做人民满意公仆”,短短的两行字,却承载着当事人对孙小庆庭长及朱道专调解员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凝聚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信任与期待。
法官提醒:小区内消防通道是实施救援和疏散的生命通道,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违规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通道门,会对小区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引发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及财产损失的还应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因此,物业公司在提供物业服务过程中,应当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及时排除违规占用、堵塞消防通道行为,杜绝消防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