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被一个用扁担挑行李的女孩刷屏了。
高考后的她没有鲜花,没有拥抱,只有一根扁担,两袋行李,还有压弯的脊背。就是这样一个画面,瞬间戳中了无数网友的心。
很多人说,看到她,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她是一名普通的高考生,她来自广西桂林的一个农村家庭。高考结束后,别的同学有的是跟家长拥抱,有的手里捧着鲜花和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她,却独自一人,用一根扁担挑起了所有的行李,默默地走出了校门。她的步伐很稳,眼神很坚定,没有丝毫的抱怨和委屈。
有人说,她挑起的不是行李,而是生活的重担,是责任,更是她的是梦想。
有人说,她的坚韧和独立,让人敬佩,这才是真正的00后。
也有人说,看到她,就想起了自己的青春,那些曾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日子。
是啊,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自己默默地坚持和努力。
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青春,也塑造了现在的我们。

这个女孩名叫刘燕,她的家庭其实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高考结束后,她没有选择和同学一起去旅游放松,而是第一时间找了一份时薪12元的暑假工。
她说:“我多做一点,爸妈就能少做一点。未来的路还得自己走。”
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高考结束的第五天,我走进一家小饭店,问老板:“还招人吗?”老板上下打量我,问:“能吃苦吗?”我点头。于是,我成了店里唯一的高考生服务员,工资一个月750块钱。
两个月里,我每天端盘子、擦桌子、帮客人点餐等,从早站到晚。暑假工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很满足,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赚钱。
那时我会担心遇到熟人,尤其是同学。有一天,小学同桌带着朋友来吃饭,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哎,这不是XX吗?”我当时尴尬到不好意思说话。
他笑着问我怎么在这里当服务员,我说高考结束来打暑假工。他点点头说“挺好的”,可当时的我还是觉得有点丢面子的。
两个月后,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1500块钱,我花了500元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踏实和幸福。

所以,当我看到刘同学挑着扁担走出校门的背影,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在这个连小学生都在攀比的时代,一个刚成年的女孩,能坦然扛起自己的行李,不躲闪、不羞愧,走得那么稳、那么自信——这不比高考分数珍贵?
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敢像她这样的?
多少人觉得蛇皮袋“土”,觉得扁担“丢人”,甚至父母骑电动车来接都觉得“没面子”?可刘同学告诉我们:真正的体面,不是外在的光鲜,而是内心的坚韧。
她也让我想起那些被虚荣心困住的时刻。如果重来一次,我会不会更勇敢一点?会不会像她一样,大大方方地扛着行李,走出校门?
或许,是我们活在“世俗的眼光”中太久了。
刘同学的故事之所以打动那么多人,是因为她活出了我们曾经不敢活的样子——不躲藏,不解释,不抱怨,只是稳稳地扛起自己的生活,一步一步往前走。
她说,她以后想当一名老师。我在想,她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张桂梅?
张桂梅老师,她用一生托举了上千名山区女孩的梦想。她身患重病,却每天凌晨5点起床,用喇叭叫醒学生;她翻山越岭家访,不放弃任何一个辍学的女孩。因为她比谁都清楚——大山里的女孩没有退路,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刘同学和张桂梅,看似不同,却又如此相似。她们都来自贫瘠的土地,却比任何人都懂得“扛”的意义。张桂梅扛起的是一座学校的未来,刘同学扛起的是自己的行囊,但她们的眼神里,都有同一种倔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对自身处境的抱怨。抱怨工作环境不够理想,抱怨生活给予的挑战太过沉重。但刘同学让我们明白,环境从来不是阻碍前行的借口。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刘燕一样,勇敢地扛起生活的重担,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愿我们都能像刘同学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里,书写坚韧与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