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创新 高考试卷,每年都有变化的,基本稳定,小有变化,不断改进。 以前的试卷,记忆性的、知识性的内容为主,学生必须记住书上的东西。后来思路变了,国家教育部说,毕业考试是合格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了高中的知识没有,简单;高考是选拔考试,要看学生的运用能力,不能局限在书上。所以,高考考试,是看学生用书本上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你在学过的书上,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的。想作弊,没有答案可以抄。例如语文考文言文,选用的是《史记》《资治通鉴》或其它史书上的文章,考查的字句,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要放在新的文章里用。 国家教委建立有题库,收集和编选各种类型的题目。每年高考前,组织专家成立高考命题小组,以大学老师为主,少量的中学老师参加。他们被隔离起来,集中到某地,查看题库的题目,重新编排出题,绝不和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题目雷同。这样,所有的考生是机会均等的。某一份模拟试卷也不会下一年卖疯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劳动局招工考试,考初中的语文、数学、政治,我和周汝生、翟广初还有两位数学老师,被隔离在南营房出题。两天后题目出好,我们被集体送到苏州游玩,不许打电话,不许写信,外出要集体行动。三天后,考试结束,才让我们回家。那时还没有手机,不然要没收了。 作文,过去是命题作文,出一个题目,让考生写。后来是给材料,一段文字,或者一幅漫画,让考生理解,去写。至于文章的观点,并不要求一致,只要你说得通,赞成也行,反对也行,都可以说,但要自圆其说。这就是解放思想吧,发挥考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评分标准还规定,有新思想的作文,要打高分。 使用电脑以后,各科试卷前面都有一部分题目要使用答题卡来答题,它将由电脑批阅打分。这都是选答题,四选一。考生用2B铅笔涂抹选中的空格,要涂满。2B铅笔是学校统一发放的,一人两只。一只用秃了,还有一只,节省考生时间。考生回家,要自己削好。笔尖削成扁平的,像平口螺丝刀,宽度为答题卡格子的宽度。记得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我们花了不少功夫辅导学生。如今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学校就是这样做的,所以,考生并不陌生。 每年高考,第一场考试都是语文。这不仅是对语文的重视,也是对考生的爱护。因为,语文考试以后,会得多少分,考生并没有数,题目都做了,都会觉得还可以,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不影响下一场考试,出来都是笑眯眯的。而数学、外语就不一样了,会,就很快做好;不会,想多久也做不出来。走出考场,许多考生的情绪会变得低沉。 早先,高考是六门学科,考三天。后来压缩,除了语数外,其它学科合并考试,四场,考两天。这两年,安徽高考的科目安排又有变化,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以外,其他学科不再合并考试,另外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由考生自选三科考试,所以,考试的时间又是三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