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5|回复: 0

[散文随笔] 西涧,韦应物的滁州诗(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在西涧,清闲,安静,无人打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是他的所爱。此时,韦应物写下了《滁州西涧》诗。这是一首描绘滁州郊野春光的七绝。语言流畅,明白如话,没有用典。作者用诗的语言记载了他在西涧的一段平常的生活见闻,描绘了涧边春天天气多变的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它不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热烈,也不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多情。清幽空阔,阴晴多变,别有郊野春光的乐趣。
这首诗,描绘的不是一幅画面,是晴天雨天、早晚变化的两个不同的春景。
开头两句,是个大晴天,诗人在西涧岸边悠闲地散步,看见涧边青翠葱茏的小草,感受到了强烈的春天气息,“独怜”,特别喜爱,特别高兴。何况,又听见在茂密的树林中,不知从哪里还传来一声声黄鹂清脆悦耳的叫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更浓了。这两句写景,一个“生”,一个“鸣”,生气盎然又清闲幽静,没有杂乱的人打扰,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春天来临时内心的喜悦心情。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感受吧,所以,它也引起我们的共鸣,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有人说,那个“生”字,原来是“行”字,那字义就更妙了,看见人在生机盎然的画中行走。
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下雨天的情景。因为下大雨,所以有了“春潮”,水流很大很猛,来势汹汹。漫坡的山洪汹涌而下,汇聚到西涧里,涧水如同潮水般激荡澎湃。这也是大自然的生命的力量。路上无人行走了,渡口也没有人过河了。那“野渡无人舟自横”就是一幅画,让人浮想联翩。说是“无人”,又有渡口,又有小船,明明是人的痕迹,为人而设的。说是有人,又是空空荡荡,扁“舟自横”,小船在急流中任意颠簸,无人驾驭。空旷中隐含着人的活动,让人无限遐想。虽然没有看到人,依然包含着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宋徽宗曾经用这句诗出题,让考画院的考生作画,让考生自由想象。试想一下,看到这句诗,我们的脑海里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幽草,深树,黄鹂,春潮,渡口,小舟,生机盎然。春天,充满了生命力。
无论晴雨,西涧都是一个清幽而又有活力的地方,是韦应物喜爱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4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