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6|回复: 1

[散文随笔] 孙存与胡松(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人与人之间,可贵的是友情。在老乡之间,知根知底,多几份了解,多几份交往,这种友情就会更加深厚一层。如果再加上亲戚,那就更亲了。
孙存与胡松都是明代的滁州人。孙存的家在沙河集,胡松的家在来安,都属于滁州,是老乡。孙存生于1491年,胡松生于1503年,孙存比胡松大12岁,都是同时代的人,早就为友。胡松说:“余自束发学且仕,从公游,凡逾二十年矣。”他从成童读书到做官,到1457年孙存去世,二十多年来,两人一直交往,关系真的匪浅。
两个人都是进士。孙存在正德九年(1514年)考中进士,在礼部做祠祭司主事。胡松在嘉靖八年(1529年)考中进士,任山东东平州知州。两个人的仕途都不是一帆风顺。孙存在湖南做知州时,限制藩王的属下横行,因而被诬告,数年才洗白。胡松因为上边务十二事,进秩左参政,被同僚诬陷而斥为民,在家呆了十五六年。
两位老乡交情深厚。作为兄长,孙存对胡松百般爱护。胡松从东平调到南京礼部任郎中的时候,孙存立即给胡松的上司礼部尚书夏言(号桂州,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写信,极力推荐他。在《上桂洲老先生书》里,孙存两次说到胡松。在信的开始说:“今因乡人胡子松为客部属员,附书申问安之敬。”又在信的结尾说:“胡子年青志确,雅有节概,必蒙甄收,不似某碌碌风波,与时浮沉也。”称赞胡松年青有为,志向坚定,具有高雅的操守和气概。不久,胡松升为山西提学副使。
胡松被贬为民以后,孙存立即写信给监察御史童汉臣(号南衡,浙江钱塘县人),即《与童南衡书》,为他说情:“鄙乡胡汝茂以奉职未效免归,亦自追悔。此后望赐扶持,使不陷重罚,固公论之所怜也。”
胡松被贬是因为遭嫉妒。《明史·胡松传》说胡松在“(嘉靖)三十年秋,上边务十二事”。第二年 “寇大入,抵太原。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珩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松虚议无补,遂斥为民。家居十余年。”(明史·卷二百二 列传第九十)
这里记载“建言”的时间有误,不是嘉靖三十年。
建言的第二年“寇大入”。查明史,鞑靼人入侵太原的时间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闰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抚都御史龙大有诱杀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门关。丁未,犯太原。”(《明史·本纪·世宗 卷十七》)
再说,《胡松传》里记载,胡松“斥为民,家居十余年,屡荐,辄报罢。至三十五年,以赵文华言,起陕西参政,分守平凉”。嘉靖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才四年。而文章说“家居十余年”,时间对不上。可见,说胡松“(嘉靖)三十年秋,上边务十二事”,时间错了。十余年前,应该是嘉靖二十年上边务十二事。
孙存写信那年,刚刚任河南右布政使。在那篇《与童南衡书》里,孙存写他自己“因参大巡于汝宁,遂委视陵寝水患于凤、泗”。有明一代,黄河屡屡改道入淮,朝廷担忧洪水淹没皇陵,孙存刚上任就被派到到凤阳一带查看水情。从文中看,那年正是胡松被贬的时候。如果胡松被贬的时间是次年1552年,孙存就不可能写这封信了,因为孙存在1547年就去世了。
以上三条理由,认定胡松被贬应是嘉靖二十一年,即1542年,不是嘉靖三十一年。

补充内容 (2025-4-7 20:57):
孙存去世的时间为1547年,不是1457年。
发表于 2025-4-1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4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