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市,名字不雅,却深入人心,受到大众的欢迎。就像过去人们叫小孩子“小狗子”“小石头”一样,透露出长辈对孩子的爱护和期望。
它是属于大众的,没有等级,不需门票,谁都可以去。里面的货物,也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蔬菜鱼虾是自产自销,针头线脑是便宜适用。买也好,卖也好,逛也好,吃也好,随意。在人头攒动中,在挤挤挨挨中,老老少少都会去探索,会去追求,也都会有发现。男男女女从头到脚充满了生活气息。每个人都呼吸着人生蓬勃的朝气,享受着积极向上的乐趣。它不是象牙塔里的珠宝,只供少数人赏玩。
狗市就是集市,名字不同而已。《诗经》里就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诗句,一个男子抱着布匹去交换丝,购买原料丝,再去生产布。那个地点在顿丘附近。这个顿丘在河南。滁州也叫过顿丘。那是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河南顿丘人避乱南逃,到滁州安了家。故土难舍,他们就把滁州叫做顿丘了。那时有没有集市?不得而知。也许有吧。《滁阳志》《滁州志》记载滁州历代都有集市。人民生活需要它,它就不会断绝,不会消失。即使有禁令,你在这里禁了,它就会在别处出现。狗市的生命力在人民。它绵延几千年,伴随着老百姓而生存,而发展。
如今,滁州的狗市成了滁州的品牌,不仅滁州人会去逛,声势大了,也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有人说,南京人来了不少。那当然,滁州历来是南京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多年前,我乘汽车到南京,经过乌衣,许多妇女带着鱼虾泥鳅上车,说是赶早市,到南京菜市场去卖。现在南京人来滁州狗市了,可以自由挑选,想必也是满载而归。
解放前后,滁州的遵阳街和团结巷交叉口有个集市,叫小猪市,不叫狗市。当然不只是买卖猪,鸡鸭牲口也有。后来搬迁到五孔桥外了。现在它改了名字复活了,叫狗市了。地点也多次改动,现在最大的狗市在紫薇中路,上庄子那里。较小的狗市在城北义乌商贸城。最小的狗市在西大街奠枕楼东。
大集市不是商店,不是每天开。各地逢集日期不同。过去有三六九逢集的,二五八逢集的,逢五逢十逢集的。现在滁州老百姓说“赶集”,就是在周末去狗市逛逛。星期六到义乌商贸城,星期天到紫薇中路,或者西大街。
2025.1.28除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