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完成了这一年的“乡愁”文稿,这是2024年我写的最后三篇散文诗,它们讲述了我已经失去的三位故人。

第一位故人是爷爷。他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我们曾共度时光,一起生活,他陪伴我走过童年。遗憾的是,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我常常在想,爷爷为何有时脾气好,有时又不好。原来,他也是一位正直无私的人,一心为这个家。奶奶曾说,爷爷去世前一个月,他特别勤快,挖好了家里的几亩地,除掉了地里的杂草,还编制了几把竹扫把。至今,地下室里还有一把未用过的竹扫把,每次回去看到它,都仿佛爷爷还在这个房间,从未离开。当棺材封上后,我只能盯着供桌上的相框,凝视他最后的照片。或许是因为生肖犯冲,或许是他故意不让我看到他最不好的一面。爷爷是第一个离开我的人,那天,我没有哭,因为我不知道从何想起他,提起他。直到写了他的一生,我才感受到对他的亏欠太多、太多。

第二位故人是姥爷。他已经离开我们88天了。幸亏国庆时回去了,否则我连见他的机会都没有。那一天,我看着他离开,听到妈妈的哭声,内心再也压抑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想起他在猪场里养猪的辛苦,想起他给我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想起他给我做的竹子兔子灯,还有给弟弟妹妹做的饭菜。他的离开,让我写了很多关于他的文稿,如《姥爷》、《怀念姥爷》、《缅怀勤恳善良的外公》以及散文《姥爷,我又想你了》,还有1月份写的《冬至之日,思乡之情》。这些文章详细介绍了他的一生,以及他离开那天的情形。

第三位故人是表爷,妹妹家的爷爷,他已经离开我们41天了。对他的印象停留在每年去妹妹家时,经常和他见面。他有些老思想,但遇到有利的话,他会听进去;对他不利的话,轻则议论一番,重则会骂街甚至打人。但对我,他不会这样,因为他知道我对他的孙子孙女很好。我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希望他能理解我的不足,愿他安息。

年初时,我打算写完100首“乡愁”诗歌就结束,但友人的提醒让我明白,家乡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等我去发现、去观察。我要用朴素的笔触,写下接下来的家乡故事,期待写出不一样的文稿。

书桌上还放着昨晚修改好的一篇“乡愁”文稿。今年,虽然没挣多少钱,但至少我还在写文稿。尽管字写得不好,但我仍在坚持。我会坚持自己的爱好,一有时间就回老家看望年迈九旬的奶奶。虽然她已经不记得我是谁,但看到她,我就变得沉默寡言,只想好好陪伴她。还有姥姥、表奶,我会给她们买些水果、糕点,听听她们的唠叨,尝尝她们做的饭菜,现在想想都是美好的。对于已经离开我的三位故人,我会跪在他们坟前,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

路还很长,我们携手共进。阳光正好,美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