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趟南京。去时选择坐轻轨的,因E滁上把滁宁轻轨夸成了“一朵花”,我想真实感受下。坐车上往外望,楼林立、厂连厂、路成网、树浓密,还有块块良田,倾刻间感受到大滁州的“大”字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整个乘车过程给人感觉整洁、舒适又快捷,果真如网友所言。也没看到“三乱”不文明行为,可能就是“环境能改变人”的缘故吧!
然而,有些许遗憾的是从末站来安汊河至南京的林场站仍需换乘接驳车,期待能早日贯通,来个“无缝对接”。
到了南京,倒地铁,换公交,忙忙碌碌地把事办完,要返程。“往返不走同条路”是我养成的出门习惯。遂决定从南京站坐慢车返滁,于是进站买了张上海至北京丰台的1462,票价9元,16:12开,眼看火车到站还有1小时余,欲往广场前的玄武湖转转。
不看不知道,一看惊愕到,变化有点大嗷!由于出行方式多样化,好些年头没来过南京站了。现在从一楼售票大厅出来即是广场,延伸至玄武湖边,除了离湖不远有条非机动车道供市民通行,地面上看不到机动车的身影。原来机动车道被高架了,且架高的路面与南京站二楼是齐平的,在二楼出口即可打到的士!
直达玄武湖边的站前广场,拉近了人与湖的亲密接触。丈余宽的木质栈桥顺着岸边向湖里延展,人在栈桥上等同于站在湖面上,晓得的人都会在上面走走。湖里的喷泉似扭动身躯的少女间隔地舞动起来。一些旅客和市民坐在岸边台阶上,晒着温和的冬阳,或交谈,或玩手机,或眺望着湖里。湖面上波光粼粼,荡漾着几艘游船,水鸟时起时落,映衬着对岸的摩天大楼,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都说你的花朵真鲜艳,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歌曲《祝福祖国》从隐藏于岸边的大音响里传出,声音洪亮又高亢,震耳又悦耳,有人随声和唱,有人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其实我能来湖边的主要原因就是被这震撼的音乐声吸引过来的。据现场粗略统计,音响间隔约20分钟响一下,每次2首。
此景此情,让我不禁想起去年在浙江乌镇西栅景区“小桥流水人家”结合处,一家店铺传出笛子演奏的《祝福祖国》,悠扬动听。循声而去,发现里面已坐满了游客,而且是免费的,大家即歇了脚,又赏了乐,当时笔者感慨:“店不大,格局大!”后从侧面了解到,该店是当地文旅部门“特意”布置的,想必也是的!否则个人也“耗”不起呀。
纵观滁州这几年建设与发展,成绩斐然!楼变高了,城市变大了,GDP上去了,且稳居全省第三位。然而,发现城市管理方面存在“有鲠在喉”的现象,例如,南湖保生桥头的八角楼,多么富有“文旅”特色的景点,居然挂满招牌,经营起饭店,每每打此经过,看着都觉得即别扭又好笑!
笔者认为具有“文旅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景点应该有点“文”的样子比较好!比如, 明湖、广场、汽车站、火车站等地。
所以大滁州在向大目标迈进时,不要忽视“小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