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81|回复: 0

加强风险防范,暖心金融服务——2024年6月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广告
微信图片_20240613143508.jpg

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有哪些?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8项基本权利,即: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 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进行具体规定,强调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八大权利。


1.什么是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采取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 段,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金融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 品和接受金融服务时,享有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例如: 在境外刷卡购买商品时,我行会联系您,确认交易的真实性 和风险性。如您有出行计划,亦可主动联系我行进行出境报 备,以便我行更好地为您服务;如您丢失或遗失信用卡时, 应及时联系我行办理挂失。 

2.什么是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 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 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 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金融消费者享有在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前,知悉产品特征的权利。例如:在 申办信用卡时,需向客户提供领用合约、收费标准等;在线 1上服务渠道申请办卡时,相关页面需客户勾选同意,此时, 客户应仔细阅读相关内容,维护自身权利。

3.什么是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 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 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 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 者购买其他产品。金融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 利。例如:您可根据不同卡面、功能、增值服务,根据需求, 选择申办不同信用卡产品。


4.什么是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 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金融消费者合 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 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金融消费者享受公平交易的权利。 

5.什么是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 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 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 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6.什么是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 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 2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 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 识。金融消费者享有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权利。

7.什么是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当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 习惯,不得因金融消费者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和国籍等 不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金融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 接受服务时,享有获得尊重和平等对待的权利。

8.什么是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 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 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金融消费者享有个人信 息和隐私受保护的权利。


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

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 正常秩序。在此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代理维权”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宣传信息夸张不实。不法分子通过网站、自媒体平 台等发布信息,声称可以“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 退保”。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成功处理众多案件”等 为宣传噱头,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

二、牟利方式花样繁多。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 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 不仅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还要求消费者 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其“保管”,以便其非法出售个人信 息牟利、截留维权退还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 小额贷款等套取资金。

三、“维权手段”涉嫌违法违规。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 31或以消费者名义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提供夸大或虚假的 证据,如编造误导销售、暴力催收等情节,虚假报警谎称身份证丢失被冒名开卡或信用卡被盗刷等。

“代理维权”乱象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以下风险:

一、面临财产损失风险。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 维权”协议,不但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有可能被非法侵 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将面临资金损失。 

二、面临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 面临信息被泄露倒卖风险。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 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 

三、面临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 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此提示广大消费者:

一、理性选择适当产品和服务。请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 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 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勿受“更高收益”“全额退保”等诱惑,购买或换购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纠纷。

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 32服务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 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避免陷入法律风险陷阱。

三、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 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避 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 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5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