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611字,预计阅读8分钟)
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有的地方称作“赶场”亦或者“上街(gai)”。从前的人们并不富裕,便会把自有的一些货物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换些钞票。
徐思思喜欢赶集,喜欢热闹的市场,充满着乡土的气息。
2012年元旦后,年前又去了趟南京找孙子悠玩,之后便要过年了。徐思思有几年过年是在水口的外婆家过的,小时候在水口待了很长时间,后来上学就去的不多,但徐思思对水口赶集的印象很深刻。

腊月二十六,徐思思从南京去水口和父母一起在外婆家过年,三十公里的路程,原本四十分钟,徐思思用了近4个小时。过年回乡,已然成了一种时间旅行,甚至要提前准备,否则,你会像一个陌生人,到陌生的地方。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平时人口不多,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小时候那样兴旺的人气。
外婆家在水口清水路旁,离镇中心只有几步之遥,走几步路就可以到每个月逢初一、初四、初七就会有很多人来赶集的地方。这几年,水口有很大的变化,把集市主要地点从清水路转移到呇味街。徐思思穿过文卫街右转就能够到人群聚集、热闹非凡的呇味街。
腊月二十七,一大早上,徐思思睡在床上便能听到各种人开始前往集市,有的满载货物,是要拿去集市卖的;有的空手前往,是要准备买点什么。徐思思也早起,前往过年前最后一个集市,准备凑个热闹。
沿着清水路向南走,前面有个熟悉的身影。
“你怎么在这?”王陈好奇地问道。
徐思思:“我怎么不能在这?我今年在外婆家过年啊!”
王陈:“哦哦。”
王陈的家距离外婆家不远,中间只隔了几户人家。徐思思小的时候在外婆家被鹅追着跑,在右侧脸颊留下了一个伤疤,咬徐思思的那只鹅当时被王陈一手抓住。后来还把煮熟的蚕豆用针线穿起来,挂在脖子上和徐思思分享。最让人喷饭想笑的事情是王陈爬桑树摘桑葚给徐思思吃,结果掉进了茅厕缸,想到这里,味道浓厚,仿佛王陈又掉进了茅厕缸,臭味熏天。《我在滁城三十年》第二话《别人去
王陈:“你去干嘛?”
徐思思:“今天年前最后一次赶集,我上街逛逛啊!”
王陈:“你不认识,我带你一起吧!”
徐思思:“好呀!”
王陈带着徐思思从水口小学对面的一个巷子进去,不久便到了呇味街,腊月二十七的街上人山人海,因为要过年,返乡的人,赶集的人,买年货的人汇聚在呇味街,瞬间感觉热闹非凡。
街上卖什么的都有,有各种年货各种菜,有各种水果各种糖,有吃的用的和穿的,只要你想买点什么,到了这里总能买到。听外婆说,不仅是本地人,外地人也会带着货物到这里赶集。那些卖菜卖货的人,一四七会到水口,二五八啊三六九啊又会去别的地方赶集,这样,一个月下来,就能够保持每天都有生意做有钱赚。
从前大舅家做副食品和月饼什么的,也会带着月饼去别的地方送货赶集,所以几十年下来积累了一些财富。但赶集的人很辛苦,需要起早贪黑,抢地方占位子,如果去迟了,可能就没有地方。货物卖不掉会着急,卖完了没有卖的了也没有人给你送货,也会着急。

王陈又带徐思思参观游览了水口镇的许多地方,准备再次品尝徐思思喜欢吃的水口四政家的肉包子。王陈指着四政家的包子店说:“他们家的包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他家老板每天清晨都会去集市上买最好的新鲜猪肉来包包子,不像现在很多包子还放生抽酱油什么的,黑不溜秋。他们家包子晶莹剔透,因为是新鲜的猪肉,味道很鲜美。”
王陈:“老板,买五个肉包!”
老板:“肉包没有嘞!”
王陈:“啊?这才几点就没有了?”
四政家的包子好吃,人多,去迟了就没有了,徐思思有几回想吃去买都没有买到。
徐思思:“水口的锅贴也好吃,我们去吃锅贴吧!”
王陈:“好!”
到了卖锅贴的地方,徐思思:“人这么多,得排队吧!”
王陈:“我来排队,你进去先找地方坐。”
徐思思进屋,里面的人很多,几乎没有空座,徐思思看见一个人快吃完了,站在他的旁边等候,那人见状便赶紧把最后两个锅贴吃完走了。
徐思思坐了下来,等待着老板煎好锅贴。过了一会,在王陈的再三催促下,老板把二十个锅贴端了上来。水口的锅贴和南京的牛肉锅贴比起来,不算很大,但皮酥香,肉鲜美。在盘子里倒一点陈醋,盛上一碗绿豆稀饭,吃这样的早餐已是快乐似神仙。
王陈说:“从前在农村,如果哪天能够不做早饭,上街吃早饭是一种奢侈行为,有时候家长给孩子的嘉奖便是——明早带你上街吃早饭!”
二十个锅贴,在徐思思和王陈的大快朵颐之下,不一会便吃完了,吃饱喝足,王陈带徐思思逛完了新的集市中心,又逛了老的集市中心。小的时候,徐思思和王陈曾经逛过。路过大舅家的门店,前面是一个执念大叔开的书店。
王陈:“说他有执念,是因为已经二十一世纪了,但老板还是卖光碟、漫画书、租光碟什么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卖掉?”
徐思思:“进去看看。”

徐思思和王陈走了进去,架子上摆了很多漫画书和小人书,一个架子上摆满了光碟。老板听见有人进门,便从里屋走了出来,不说话的气氛有点尴尬。
王陈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说道:“老板,你这店开很多年了啊?”
老板:“是啊!”
王陈好奇的问道:“老板为啥一直开这个店啊?”
老板说:“从前八九零年代,自己喜欢看DVD,喜欢看漫画书小人书什么的,那时候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书店,但是那时候条件不好,开不起来。后来经济条件好一点了,便把这个愿望实现了,然后一直开到现在。”
王陈为了照顾老板,同时也是向有梦想的人致敬,向执念大叔买了一个《李小龙传奇》DVD。
执念大叔店的对面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一个红色门帘把门掩着。王陈说:“这里面是游戏机室,是我小时候向往的地方,小时候希望能够天天在里面玩街头霸王,也是因为这里,我被打了很多次。”
徐思思:“哈哈……”
徐思思听王陈说着这里的故事,感觉很有趣。只是后来,时过境迁,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变了。从前的水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后来104国道改道,轻轨经过,也遗弃了曾经繁华的水口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人去了市里和汊河那边,小城镇的生与死,无人问津。
徐思思穿过旧的104国道,又回到了清水街,回到了外婆家。
徐思思喜欢赶集,漫步在人群之中,感受这人间烟火。在滁城的这些年,逛的最多的地方便是狗市,之前在创业路,后来在紫薇南路。哪怕什么都不买,也经常会去逛一逛。看人来人往,来人间烟火,看讨价还价。
从前的徐思思不懂很多人买东西都会讨价还价,哪怕只是一毛钱,也会讨价还价,直到后来与徐思蛰聊天,徐思蛰讲了他的很多故事,徐思思才明白,讨价还价是一种精神,斤斤计较是一种生活,锱铢必较是过完苦日子的人身上留下的传统勤俭持家的美德。
我叫徐思思,我在滁城三十年。
你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