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滁州四牌楼又叫四牌坊,老滁城人老老少少都知道它。它是滁州老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原址位于如今的四牌楼街门口。
四牌楼的历史大约有五百年了,明代《滁阳志》说:“四牌坊,在大街,为孙允恭、孙序、孙存、孙孟建。”这四位孙姓滁州人是祖孙三代。孙允恭,正统十三年(1448年)举人,任赣州府学教授。儿子孙序,字尚礼,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人,为建宁推官,自号“双泉居士”。孙子孙存,正德甲戌年(1514年)进士,授祠祭司主事,历任赣、长沙、荆、处四府知府,河南布政使。另一个孙子孙孟,进士,屡次升官为杭州府知府。祖孙三代,两个进士,两个举人。到了嘉靖年间,官府为他们一家修建了这个牌坊。
滁州四牌坊的造型与众不同。我们见过的牌坊,一般都是门形的,单面,两柱一门,或四柱三门。滁城几十个牌坊,其它的牌坊都是这个形状。唯独四牌坊是四面的,无顶,就像一张没有桌面的大方桌矗立在十字路口,很特殊。据住在四牌楼附近的老人回忆,四牌楼有四根青色的石柱,直径有一尺多,表面没有花纹。比四周的平房要高,那要超出3米了。根据见过的人说法大约5.6米高。上端每一面都有三根石头横梁,横梁间有石头的横匾。横匾的外侧雕刻有花纹,雕刻的是龙、凤、云,还有戴官帽的人,四面四个人。横匾的内侧一四周都有文字,人要站在四牌楼中间,抬头才看见。北侧的文字多,有两行,其它地方的字少。是什么字?老人记不清了。我想,也许是叙述建造四牌楼的缘由吧,就是《滁阳志》上面介绍四牌楼的那一段话,加上四个人的身份、建造者姓名和建造时间。而外侧戴官帽的形象,大约就是被纪念的孙氏四位了。
四牌楼是1954年拆除的。那时候,四牌楼已经很危险了,有两处横匾有裂缝,用铁丝捆绑起来,加以固定。为了安全,再加上当时政府决定扩展中心街的道路于是就把它拆除了。拆除的石块、石柱,没有搬走保存,用来给四牌东巷铺路了,还有的拉到了后来的城河小区那里铺了下水道,前几年拆迁的时候找到几块构件运往了章益先生故居存放,想看的人可以去瞅瞅。
前几天搜索到当年内战后期的军事老照片资料,找寻到了美国人随军到南京时停留在滁州的照片,当时还称为“滁縣”。拍摄了几张民生照片以及文峰塔、城门老照片,其中一张四牌楼牌坊的照片出现在我眼前,这很是惊喜,因为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以防万一年初二下午去了老城区,到处寻找年纪高的老滁縣人,除了个别几位年纪大看不清图片外,有老人还是认出这是四牌楼,以至于拉着我说了半小时的他所知道的滁縣往事。
老城区正在改造,不知未来会不会规划在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一个四牌楼牌坊,这并不是代表我们要造假文物古迹,它只是一个牌坊而已,它也已经不存在了,但四牌楼也是一个老滁州人们的情怀,我们要建造的是一座新的四牌楼,跟假古董无关。希望市里、重点局都能考虑一下为滁州老城恢复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四牌楼值得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