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气象学上没有"降雪量"这个概念。如何判断这场雪是小雪、中雪、大雪还是暴雪?答案就是看"降水量"。
其实这个"降水量"就是雪溶化后的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比如标准容器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达到或超过10毫米就是暴雪。小雪、中雪、大雪也有对应的降水量级。所以在天气预报中常看到多少毫米的降雪其实就是雪化成水的数值。

当然,面对暴雪灾害还有一个"积雪深度"概念不能忽视。积雪深度就是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积雪垂直深度。降雪量与积雪深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降雪量大积雪深度就会深厚。但是受到当地气温、地表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影响,同样的降雪量积雪深度各有不同。温度高积雪很快就会融化,不易堆积。而气温低积雪就不易融化,甚至可以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北方地区1毫米的降雪可形成的积雪深度在8至10毫米,而在南方地区积雪深度只有6至8毫米。

现在你知道积雪深度与降水量的关系了吗?
内容来源于彩虹姐姐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