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神州大地迎来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城市发展也随之翻开新的一页。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发展成就与经验,既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
45年来,来安抢抓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解放的思想,在转型中成长、在挑战中奋进、在发展中蜕变,在这片极富激情的热土上,绘就出一幅幅赶超发展、繁荣和谐的新画卷。
来安——皖东江北门户,滁宁对接要塞,江淮水陆对冲,三河汇聚于此,被誉为“江淮翡翠,金陵锁钥”。
这里与南京隔河相望、一衣带水,属南京、合肥双都市圈成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其距南京北站、南京地铁林场站仅10分钟车程,一小时内畅达禄口机场,水、陆、空便捷通达,毛细效应凸显,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涌入,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
来安各项事业正深度融合长三角,加速实现一体化。医疗上,与江苏6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与长三角4475家医院实现异地即时结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汊河设立分院;教育上,引入汊河小学、汊河中学,加强与南京等地学校合作办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派驻教师跟班学习,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保上,紧紧围绕“生态环保一体化”,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滁河生态经济带。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来安因创新而兴,聚产业而旺,新时代,来安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引擎”,加快培育创新载体,实现产学研融合转化,创新驱动发展已在全域蔚然成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近年来,来安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顶汊省级毗邻区、来安经济开发区为科技创新与落地的载体,制定出台了“来者皆安”人才政策三十条,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获评全省人才强县培育典型,入围长三角地区经济百强县。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4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先后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20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0余名,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
“一岭隔江淮 一江分南北”,沿着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来安段,一路看景一路歌,山水人文画里行。穿越脊上红岭,远山如黛,近水微澜,闯入眼帘的美景,惊艳的让人猝不及防,犹如置身于山水画卷。在红岭的东南,被来安私藏了一块天然湿地,半湖池杉半湖水,一片飞鸟一片云。每年有成千上万只鹭鸟踏歌而来,她们游弋湖上、穿梭林间,与池杉相依,与湖水相伴,相互映衬出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
这里有一半诗情画意还有一半人间烟火,曾经让朱元璋“闻香下马”的雷官板鸭,一锅老卤,香飘百年;曾经让嘉庆帝“赞不绝口”的来安花红,博悦龙颜,得名留芳。还有屯仓一网捞、汊河蟹黄汤包、吴记牛肉、大余郢全羊馆等一众美食,兼容南北风味、汇聚东西特色,色香味的碰撞交融,不断挑动食客的味蕾。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开辟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勤劳智慧的来安人民,循着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敢、快、干”的状态,以“严、细、实”的作风,在打造重要节点城市的新征程上乘风破浪、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