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筹措军费而一筹莫展时,美国金融界一位犹太巨富歇夫,筹集了2000万美元贷款主动向日本提供援助,最终日本一举奠定胜局。
歇夫充当了一个犹太人的角色。而大部分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定居中国东北后,将带来的巨大财富投资于日本人在东北的军事和工业建设中,使得当时日本在东北军民工业得以迅速地发展。这样,“犹太人”在日本人的心中就成了易于取得和掌握大量财富的同义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大规模地移民。为了加速移民进程,增加开发力度,日本想到了犹太人手中的巨大财富。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日本政界要人认为可以利用犹太人的巨大财富和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在加速东北开发进程的同时,影响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借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默许犹太难民经过日本来到中国上海。这时由于犹太人正在全球遭受迫害,世界范围内只有英国的中东殖民地和中国愿意接纳他们,他们急于寻找一块土地建国。如果日本人愿意提供这个条件,中国东北正是最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河豚鱼计划”出炉了。
河豚鱼计划于1938年12月6日获得日本政府批准,主要内容为在哈尔滨等地推行犹太人留居地,乃至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1940年12月,日本在柏林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碍于跟德国的关系,日本彻底放弃了在东北地区的犹太人,“河豚计划”正式宣告失败。(内容转载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