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器在我国最早的出土文物已经有八千多年历史了,位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仍然色彩鲜艳。将我国漆器的历史上溯了一千多年。
漆实际上就是树脂,在漆树上用刀割开一个伤口,用贝壳接住的乳白色液体就是生漆。一颗16年树龄的漆树,一年可以采漆的量在250克左右,即所谓百里千刀一两漆。所以漆很昂贵,真是滴滴难舍。
因为漆是树脂,所以防蛀、耐腐蚀、耐酸、耐潮湿的性能很好,用来制作的餐具经科学检测,也比普通餐具更加抗菌。上面这些是漆的基础知识,下面开始介绍犀皮漆的制作工艺。
提到犀皮漆,必须要提到两个人。第一是王世襄先生,著名收藏家,老北京的地道玩主。他不但收藏了一些犀皮漆文物,并注释出版了《髹实录》,为后期复原犀皮漆工艺的理论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位就是我们安徽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徽州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老师。是他复原了犀皮漆工艺,能让我们在现实中还能一睹犀皮漆的风采。不再是书里的记载、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的平面;亦或是模糊不清的图片。
犀皮漆器和其他漆器一样,分为有胎漆器和脱胎漆器两种,顾名思义,有胎体的漆器不分材质,万物皆可髹。而脱胎漆器则需要用石膏或者泥巴塑形,再用麻、布、漆等塑模,等造型准确并干燥后,再脱去塑形胎体。脱胎漆器来源于早起佛造像的夹纻工艺。这里不再赘述。以脱胎漆器为例,犀皮漆器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一、塑胎。将石膏在泥凳上做好造型并干燥。
二、裱布批灰。第一遍需要将生漆与粗瓦灰调和均匀,并涂抹在夏布上,然后将夏布直接覆盖在胎体上。并用刷子贴合均匀。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务必做到与胎体保持一致的造型。并放入荫房干燥。干燥后需要稍微打磨,方便髹涂第二遍中瓦灰,第三遍则是细瓦灰。等三遍瓦灰髹涂完。灰体也有了厚度和硬度,不怕水,不怕摔,不怕重压。

三、脱胎。将石膏放入水中淘洗干净,只留下灰胎,灰胎用砂纸打磨平整光滑。并放入荫房彻底干燥。
四、中涂。中涂通常使用推光漆髹涂一至两遍。方便后续漆层建设的必要步骤。
五、打捻。打捻是犀皮漆的灵魂所在,最后成品的效果、美丑,基本体现在这一步,打捻成功了,成品基本不会出问题。根据甘而可老师的口述,他使用色漆加蛋清做捻,以丝瓜络为笔,打出的捻生动不死板。色漆和蛋清混合后,其实需要用刮刀翻拌很久,并摊薄氧化干燥一会才能起捻。这也是诀窍所在,髹实录也好,各种教材纪录片也罢,都是只言片语,知道这二者混合。丹前一两次不成功也是大概率的,所以要谨记上面的经验。要有耐心。摊开等一等。还有使用豆腐、麦漆粉打捻的,我自己试过,确实都可以。捻子打好了就需要等彻底干燥。髹实录上的打捻记载。是在漆将干未干的时候用指甲推出捻来,这种更加耗费眼力精力,各位不用尝试了。

六、髹涂。髹涂是以一层色漆一层透明漆,再贴一层金箔一层透明漆为一遍。划重点,这里每个字都很重要,想要成品好看。一个字都不要落下。金箔可以替换成金漆。但透明漆必不可少,这是金色能呈现的关键!这样一层色一层金要髹涂做少三遍。也就是6层左右。出来的成品才好看。没髹涂一层都要放入荫房彻底阴干,如此往复。 七、磨显。使用由粗到细的砂纸打磨,知道凸显犀皮漆特有的花纹为止,这里不能求速度,一定要慢。放在水中边打磨,边观察花纹。整体磨显后,需要放入荫房里再干燥一天。
八、推光。使用由粗到细的瓦灰和面粉?食用油,用手掌、手指快速摩擦漆面,每推光一次。都需要清洗干净,并用生漆髹涂一遍。干燥完全后再进行下一步推光。如此往复。大概十多遍之后。漆膜就会光洁如镜了。


好了,犀皮漆制作看着只有八步,可这每一步里都有很多步骤和细节,一不留神,可能就要重头来过。 大漆容易让人过敏,轻点的会想蚊虫叮咬一样起胞红肿,重的可能会整个人都肿起来,又疼又痒。新手先测试下是否过敏。不过敏才能制作漆器。大漆脱敏很漫长。有过敏的朋友可以找我。有解决的方法。可我自己天生不过敏,未曾尝试。都来源于记载。 好了谢谢观看。有爱好的可以评论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