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对个人信用产生负面景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贷款、信用卡能否通过审批。因此,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招揽生意收取高额服务费。部分不良社会组织或个人为牟取非法利益,策划、教唆、组织或代理消费者大量恶意投诉或举报金融机构,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李先生因个人疏忽发生贷款逾期,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心有不甘的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将 1万元定金和以自己实名办理的一张手机电话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后再付 2 万元。几个月后,李先生查询个人征信,发现不良记录不仅没有消除,自己的 1 万元现金也打了水漂更令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实名认证手机卡会被犯罪分子用作电信诈骗、洗钱、冒名网贷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
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征信培训、加盟诈骗
这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实则为骗取加盟代理费所谓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
骗取个人敏感信息
这类骗局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征信修复”的骗局比比皆是,不法分子声称花钱就能修复个人征信报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理由无理申诉,或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息,通常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所谓“征信修复”机构的业务大多是材料造假、伪造证明、恶意投诉、欺骗银行。消费者应警惕参与“不良代理投诉举报”可能面临的风险隐患,对于“代理维权”勿轻信、勿传播。
如发现信用报告有错误,您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商业银行等数据发生机构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服务网点),提起异议申请,请求更正。
“征信修复”不可信,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