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024|回复: 22

[滁州城事] 漫游滁州新地标—琅琊阁,登高一览全城!秋色撩人,你去看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9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滁州琅琊山,是自宋代以来,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

在这里有一楼阁,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阴晴,都注视着一切的变幻。

微信图片_20221017094025.jpg

琅琊阁前传

据传,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的首席谋臣王导曾在摩陀岭山顶修建了高阁,邀请司马睿登高望远,观察山川形制。

司马睿登高四顾,只见此地高于众峰,四周群山起伏如朝拜,远望可见长江如黛、钟山如螺,山下沟壑纵横、泉溪潺潺,可藏兵百万于山中,一时心中激荡不已。

微信图片_20221017093559.jpg

突然,高阁边出现了“山市蜃楼”,如仙境降临,王导灵机一动,高呼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吉兆,吾王在此厉兵秣马,定能厚积薄发、克承大统。

QQ浏览器截图20221017095006.png

于是,琅琊王司马睿顺势采纳了王导的意见,稳定了军心民心,在滁州西南摩陀岭休养生息、厉兵秣马近十年,而后果然一鼓作气、率部渡江、攻下了建邺(南京),于公元317年即晋王位,公元318年即皇帝位(晋元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演绎了一出“五马渡江,一马成龙”的历史传奇。

微信图片_20221017093737.jpg

司马睿认为摩陀岭实为其转运福地,故把封号琅琊王赐予摩陀岭,从此摩陀岭更名为琅琊山,而当年司马睿、王导曾登高所建的高阁则被命名为琅琊阁。

微信图片_20221017085642.jpg

走近琅琊阁

琅琊阁,原名会峰亭、会峰阁。位于南天门景区,共七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高24米。琅琊阁因山势而建,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


微信图片_20221017085056.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85338.jpg

从东面看,它有三层;从南面看,它有五层,雕梁画柱,古朴大方。

每层呈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整座楼阁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


微信图片_20221017090839.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91736.jpg

阁上24个翼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

微信图片_20221017093221.jpg

漫步于琅琊阁,抬头仰望,整座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亭台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檀色的雕花木门就在眼前,阳光照耀其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221017092338.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92658.jpg

龙形花纹,云雾缠绕;曲绕盘桓,飞动流畅……各式图案、文饰皆极精美。

身处滁州文化名都,历代能人雅士多聚居于此,阁上每层都挂有人物介绍,让人目不暇接。


微信图片_20221017092857.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93024.jpg

建筑、景观、造型、绘画等多种艺术的汇集,凝成了琅琊阁悠远的历史文脉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登阁揽滁州城


“欲上青天揽明月,扫尽红尘闲是非。”凿崖辟地依山而建的琅琊阁前,松柏森森,古榕若盖,青青郁郁,一色葱翠。


琅琊阁的美,不仅仅表现于亭台。登楼远望,俯瞰滁城,古人亦有诗曰:临高瞰望醉柔眸,楼翼菁鸟鸣不休。



微信图片_20221017090523.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84755.jpg


在这里,登高远望,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尽收眼底。美丽的山色以及潋滟的湖光,都被拢集于一座楼阁。


微信图片_20221017091942.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92146.jpg


微信图片_20221017093418.jpg


每当晴空丽日,登阁远眺,西北群山逶迤,匍匐脚下;东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南部长江如带,浩渺东去。而雨后初晴,受地形山势和小气候环境影响,琅琊阁上又可常见“山市蜃楼”。


山河增色,名胜增辉,琅琊阁已经和滁州及琅琊山融为一体,成为这个古老城市的新地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滁州这块土地,散发着耀眼的人文光辉。



秋天,是滁州最美好的季节。这个季节出现的颜色、味道、光线,每一处角落的景色,都与亭阁无比贴切,这般景色,你来看过吗?



发表于 2022-10-19 1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琅琊榜让滁州琅琊再火了一把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这是滁州最高点吧,下次放假我得去看看
收起回复本楼
我也就随便看看 : 滁州市最好点,滁州区域是黄埔山最高
2022-10-19 18:02 来自安徽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挺自豪的,滁州还是很宜居的城市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观景台那里,早上好多人去看日出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我要去我要去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拍的太好看了,点赞点赞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文笔流畅这周末去看看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真的很美!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以前看琅琊山记载,真没有琅琊阁的印象,会峰阁应该是90年代才修的,最多30年,当初琅琊榜电视火的时候,扒会峰阁盖琅琊阁时候网上还吵半天,说琅琊山不要跟着流行电视剧随波起舞,类似现在不要跟着网红走差不多。
南天门当初有没有高阁用的是据传,后来司马睿就把高阁命名琅琊阁,又说琅琊阁原名会峰阁,
要说当初司马睿定的是琅琊阁,那现在就不能说琅琊阁原名是会峰阁,要说原名是会峰阁,那当初司马睿定的就不能说是琅琊阁,这先后顺序不能乱,这一乱就是差了一千多年的事了。
小编这文章看的,琅琊阁着名字一看好像有快2000年历史了,再看好像也没几年,云里雾里的,还能是我文化低了理解不够。
收起回复本楼
陇右崔器 : 准备禁言几天?选一下
2022-10-19 18:12 来自安徽 回复
涂中木子 : 晋朝山东临沂的琅琊王司马伷和他的世袭的琅琊王孙子即晋元帝司马睿来滁的故事,只有司马伷在西晋伐吴时期来滁(当时叫涂中)的事是有记录考证的,司马睿的只能是据传,琅琊山还是唐朝滁州知州听说之前的典故才把摩陀岭改为琅琊山,大明时期的滁州因为大本营的原因,大明的痕迹多一点,以前的只能是据传了
2022-10-19 19:57 来自安徽 回复
文刀 回复 涂中木子 : 即使传,名字也有个先后,琅琊阁也是最近几年电视琅琊榜才起的,人家那琅琊还不是滁州的琅琊,也就是蹭个热点,这下好,跟司马睿又扯上关系,又提前一千多年。 现在旅游景点都这样,盖个房子编个故事,再扯几个历史人物,真真假假的的糊弄外地人。
2022-10-19 20:42 来自安徽 回复
涂中木子 回复 文刀 : 哎……现在说啥都没用了,名字已经被改了,他们宣传的司马睿滁州过江跟正史上的司马睿从临沂到南京称帝的故事都有冲突…尴尬
2022-10-19 20:55 来自安徽 回复
┭-1℃_/~ : 说的对,我们应该尊重历史而不是篡改历史
2022-10-20 08:31 来自安徽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文笔写的很好有才华为你点赞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总觉得还是以前的会峰阁更有诗意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1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没上去过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19 2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总而言之就是滁州已经离不开琅琊、会峰、丰乐这些词语了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10-20 0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会峰阁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8-13 1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