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滁州市线上直播推荐活动,在滁州市文化馆落下帷幕。
赏非遗,购好物,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6月10日至6月11日两天,围绕“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主题,非遗线上直播推荐活动以展示展销相结合,集中呈现滁州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推动全民参与,非遗助力纾困惠企发挥作用。活动期间,来自滁州市8个县(市、区)的1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做客网络直播间,通过现场推荐、观众互动等环节,向观众介绍非遗项目的来历、制作工艺、优秀非遗产品等,讲述“滁州非遗”与现代生活不断碰撞、融合的精彩故事,使更多人对凤画、木榨麻油制作工艺、明光魏氏艾草制品制作技艺和滁菊制作技艺等10个非遗项目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直播间非遗产品介绍
1 凤画
凤画以色彩分类有三种:即全彩凤画、素彩凤画、全水墨凤画。由于凤画造型独特,色调明丽,手法细腻严谨,因而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2 麻油
木榨食用油技艺最早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凤阳木榨油源自于明代初期,还因油色清亮、品质优良被选为皇家贡品,故赐名:御膳麻油。
3 池河雪片糕
池河雪片糕是定远县地方特色传统名点,是很多人童年的零食记忆。明代人们有意识地把米用水浸泡,磨碎放入食糖至锅中蒸,蒸好后用刀切成片状,由于米浸泡后像雪一样白,蒸屉又高,因此得名池河雪片糕。
4 雷官板鸭
雷官板鸭是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传统特产,自清朝同治元年,以其精湛的加工方式和独特的风味享誉大江南北。当地河流纵横,水质清澈,植被良好,四季温差小,适宜养鸭子。雷官镇历史上就因家家户户养鸭、加工板鸭而被誉为“板鸭之乡”。
5 木杆秤
木杆秤作为称量物体重量的器具,出现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根据现有的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我国最早在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已使用杆秤。木杆秤应用非常广泛,木杆秤按秤杆长短及秤砣大小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用于不同的需求。小可称量微末细粉,大可称量大型牲畜。
6 魏氏艾草制品
魏氏艾条具有色泽均匀、质感细腻、气味芳香等特点,点燃后火力柔和不烈,渗透力强,出烟较少,烟味清淡,燃灰成形不脱落,灸感明显疗效好。魏氏艾草制品的制作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魏氏家族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将中国传统艾条制作工艺延续和升级,用野生艾草配合中草药进行秘制,形成了独特的明光魏氏艾草制品制作技艺。
7 滁菊
四大名菊有滁菊、杭菊、亳菊、河南菊,滁菊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滁菊又称白菊,花蕊硕大金黄,花瓣晶莹玉白。在2009年,滁菊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琅琊酥糖
琅琊酥糖开始为纪念董小宛名为“董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有文人撰写明末清初时期,南京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为侍奉病中的夫君,特制了一种香甜可口,奶香怡人的面糖,堪称一绝,后来渐渐流入民间,糕点作坊纷纷效仿,并经滁州人加工精致成现在的琅琊酥糖。
9 管坝牛肉
管坝牛肉是全椒传统的清真菜肴,风味独特。管坝牛肉作为地方回民族独有的饮食文化,传承已久,其手工技艺精湛,配方讲究合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0 秦栏卤鹅
秦栏卤鹅制作技艺始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的特产。传说"秦栏卤鹅"来自于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朱寿昌孝心。秦栏卤鹅色、香、味、型俱佳,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疫情防控的安全考虑,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易于接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此次活动开放了多个线上直播入口,通过微赞直播、安徽文化云等多家平台播出,累计观看115.8万人次,观众积极互动,点赞2.3万次。
近年来,滁州市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29项,市级非遗项目59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