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21|回复: 2

[诗歌楹联] “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古人有时喜欢把绝句称为“两韵诗”,把律诗称为“四韵诗”。因为古人认为,绝句只要有严格的两韵脚就可,律诗只要求有严格的四韵脚就可。以律诗来说,古人把首句不入韵的五律视为“正轨”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为了音律的和谐和吟唱的悦耳,人们又要求部分格律诗的首句也押韵。这是因为格律诗首句押韵更容易记忆,吟唱时更悦耳动听,更赏心怡神。

格律诗因为增加了一个韵脚,却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减轻负担,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取巧办法,那就是:允许格律诗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带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而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混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

为了行文的集中,本文只以律诗为例,谈谈“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出群格”是很常用的一种“格”(格律)。例如

七律 雪作(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

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一夜纸窗明似月,

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履穿过我柴门客,

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三白自佳晴也好,

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五律 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东韵)

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冬韵)

(现代人将一东二冬通押,那另当别论。)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例如:

七律 言怀(黄景仁)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

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不禁多病聪明减,

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静里风怀玄度月,

¥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可知战胜浑难事,

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虽然“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两种“格”不可以在一首诗里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在同一首诗里,“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许同时并用的。原因就是:律诗称为“四韵诗”,它要求一首诗至少使用同一韵部里的四个韵脚。如果在一首诗里,同时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么,这首诗同韵部里的韵脚只剩下三个了,显然不符合“四韵诗”的概念界定。

牛年春节期间,有一个吟友用手机发来一首《牛年祝福》的贺诗,全文如下:

牛年祝福

鼠岁神州苦后甜,(盐韵)

鸟巢凤舞写蓝天。(先韵)

牛年幸运家堆宝,

每日安康人似仙。(先韵)

零九太平加美酒,

三千喜事伴乔迁。(先韵)

开门识得春风面,

心境平和福寿添。(盐韵)

这首诗的意境如何,本文在这里不展开讨论。在这里,在下只讨论用韵问题。显然,这首诗五个韵脚,主体是用一先韵;但是,作者在此诗里同时使用了“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首句和最后一句都用“盐韵”里的两个韵字作为韵脚,最终使这首七律的主体韵(一先韵)只剩下三个韵脚,以致“四韵诗”变得有名无实,那么,这首诗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格律诗,因此,也就不能称为“格律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3-1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1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老师开讲啦!受益匪浅。谢谢!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7 0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