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归云洞
昨日,朔方寒流陡至,乾坤肃穆,琅琊山中,更是百鸟绝踪,人迹了了。我于午后2点左右入山门,沿琅琊古道至琅琊寺。问清路线后,从小路登山。孑然孤行,踏着丛林中的枯枝败叶,披荆斩棘,几经曲折,终于如愿寻得归云洞。
归云洞,位于琅琊寺后的面阳的山坡,其上山阙崔嵬,周遭危崖耸立,怪石嶙峋,洞口巨石如刀削斧劈,巨石横倚,上有“归云洞”“双溪”,字样清晰可辨。
传此洞深入山腹,古时人们见山间云霞从洞中朝出夕归,若仙人吐纳,遂以“归云”名之,至唐,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游方僧人法琛游琅琊山,得知此处灵异,于其下修寺庙一座,皇帝赐名“宝应”(后更名琅琊寺),遂香火鼎盛。
归云洞内的崖壁上有宋代滁州知州杜符卿题名的刻崖两块,至今已近千年,仍历历如新,当为琅琊山的珍贵文物。洞外亦有多处摩崖石刻,但已经风霜剥蚀,字迹已然模糊不清。
“六一公”欧阳修游览此处后曾题诗《琅琊山六题·归云洞》:“洞门常自起烟霞,泂穴傍穿透溪谷。朝看石上片云阴,夜半山前春雨足。”在其《醉翁亭记》中亦有云:“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概有所指。
洞口不远处有一高僧浮屠,用大理石彻成,乃知时代并不久远,未及细观。
盘桓良久,用82年的手机拍了几张图片,以便分享。然后寻原路下山。待出山门,滁城已万家灯火。
辛丑庚子二十三 海风









原标题:探归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