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13 1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我们要通过表面看实质,这个问题的理解可概况为:小明家有几亩地,原来小明妈妈对小明说:妈妈给你基本的生活费,不够的部分你就收地租来弥补,收的地租你给妈妈上缴30%,剩下的钱你想这么花就这么花。原来小明一年收十块钱,上缴3块,自己零花7块,后来小明的业务原来越多,钱越来越不够花,小明只能逐年提高地租,随着地租的增长,大户一方面提高对小散的价格,一方面通过分期付款、土地质押等加杠杆方式筹集地租,另一方面小明也通过土地质押等方式借钱搞建设,到现在小散负担太重怨声载道,大户杠杆率太高,小明的负债越来越多,妈妈也不知道小明的钱花在哪儿去呢,影响妈妈的稳定。现在妈妈给小明说:以后地租的钱,妈妈派王叔叔替你收,这些钱还是你的,你需要用钱的时候,让你王叔叔记个帐就行。小明这回郁闷了,吃个早餐、办个生日宴会,王叔叔记账没问题,但是偶尔出去捏个脚、赊账买个驴包,这个帐王叔叔能记吗?原来张大户和小明关系好,小明先收张大户10块钱地租,在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返给张大户6块钱,现在王叔叔管账,张大户和小明的关系还能向以前一样好吗?既然收的钱不能随便花了,于是小明的收地租的积极性就不高了,原来收张大户十块钱,现在就收八块钱吧,张大户不能享受地租返还了,也不能分期付款了,张大户拿地的积极性也不高了,李大户、赵大户也不拿地了,王叔叔收的钱也少了,可是小明的日子还的过,既然张大户的钱收不到了,就研究研究怎么收小散的钱吧。
以上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但是大致的意思也就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