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寒风肆无忌惮席卷滁城。李老二驾驶三轮车在城南新区建筑工地周边若有所思的游荡,一路上活动板房,流动摊贩,行色匆匆的工人随处可见,他来到一个小吃摊停下,从厚重的老式冲锋衣里掏出一支烟点上,一阵腾云吐雾后,一脸满足的说:这天气真他妈的邪性,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汗流浃背,今天就黄沙漫天冻得屁滚尿流!
一旁的小摊老板操这一口东北腔搭话道:快拉倒吧哪来的黄沙漫天应该是寒风刺骨。就你有文化,老东北你这么有文化你咋还在这炒饭炒面呢,听说一中正缺老师呢你抓紧去应聘吧不然白瞎你这才华了。李老二头也不抬的讥讽道。老东北不依不饶:我炒饭炒面培养个大学生你呢?李老二懒得搭腔又点了一支烟默默的的吸着,表面看似平静,其实心里不知道骂了多少句自己没用,反复的问自己偌大的滁城难得真的没有自己安身之所吗?不甘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
按年数这是李老二来滁城的第三个年头了,之前颠沛流离辗转多个城市打工过活,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魔都认识了现在的老婆,爱情的甜蜜经不住柴米油盐的冲刷,一家三口在魔都的日常开销和收入已不成正比,争吵抱怨习以为常,李老二虽然三十好几但是长白头发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比老年人慢。一天晚上李老二下了个早班,听见老婆在和邻居打听哪里有能带着孩子上班的工作,五味杂陈下定决心要给她一个属于我们的家,心意已决简单收拾行李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滁城的火车,车窗外魔都十里洋场霓虹灯五彩缤纷显得格外刺眼。
怪不得人人都说魔都是不夜城,人人都爱来这里,我也爱,可是谁爱我啊!李老二苦苦笑着自嘲道。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他睡着了,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或许是解脱,或许是奔向美好新生活。
李老二凭着多年的厨师经验,带着多年攒下的积蓄以及父母的养老钱开了个小餐馆,本以为踏实肯干就可以养家糊口奈何同行竞争激烈加上水土不服,栽了跟头。一筹莫展之际老婆怀有生孕,眼看临盆更是雪上加霜分生乏术。产房里的一声哭喊又一个“建设银行”,三口之家瞬间变成四口,李老二抽烟的手不由之主的抖了起来。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再苦再累,他都不能倒下,肩上担子越重,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如果不是切身体会,按照他的文化水平还真不能完全理解意志力是什么意思。
日子还在继续,凌晨四点李老三拖着疲惫的身体起床看了看熟睡的老婆孩子满脸爱意的出门了。此时正是寒冬腊月,地上厚厚的雪踩的滋滋作响。来到店里生火择菜和面熬汤,一切准备就绪。天蒙蒙亮,一群又一群的上班族匆忙的接过李老二手中的煎饼果子,然后四处散开。收款音响不断传出的声音,对于李老二来说是那么的动听。
不停歇忙活三个小时,对于烟瘾极大的李老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他老婆常说还是这份工作好,又能赚钱又能戒烟,一举两得。李老二苦笑不跌又无力反驳,舍其一,或许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一天的忙碌李老二不忘留意菜场最新鲜的鸡鸭鱼肉购买一些给老婆孩子补充营养。回到家老大的嘻戏声,老二的哭声,老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混成一片,李老二再次系上围裙一道道简单菜品瞬变变成美味佳肴,四角座围成一团,一家人开始了晚餐。看着老大老二互相争食,李老二经常打趣说:打麻将也没有我们家吃饭热闹。(手打速度有限,下半段明日在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