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腹直肌分离,这篇都说明白了,1
曾有数据统计,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在60%~90%之间,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0.8%。实际上,临床上有近95%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关于腹直肌分离,特别是产后的宝妈们,心里肯定都一大堆疑问:
到底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会导致什么重病大病吗?
怎么诊断是否腹直肌分离症?
怎么修复腹直肌分离?
有什么注意事项?
产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修复?
怎么才能预防腹直肌分离?…………
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掰弄清楚!
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要稍稍了解一些相关的解剖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腹壁肌肉,这些就是人类的“五花肉”了。这些肌肉分为三层,共四对,左右各一,分别是最深层的腹横肌,中间层的腹直肌和腹内斜肌,还有最外层的腹外斜肌。这些肌肉一层肌肉一层筋膜隔开,每两块相邻肌肉之间也都有筋膜隔开,两侧腹直肌还有肌鞘包裹着,这个肌鞘就是固定腹直肌的槽,腹直肌固定在了这里,才能正常行使它正常的功能,比如屈曲身体、辅助固定内脏、维持腰部曲线和维持腹压等。
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在怀孕的过程中,随着胎胞长大,并且胎胞是充盈的,有一定硬度,胎胞一直往前顶,使腹部白线变得更加伸展和变薄。到达妊娠后期,胎胞就会顶着腹直肌往两边撑开,使它们离开了腹直肌鞘,就产生了空隙或分离。虽然症状是叫做腹直肌分离症,其实有腹直肌分离问题时,同时最深层的腹横肌与最外层的腹外斜肌也肯定是分离了的,甚至同时体内的各脏器也是被挤压到了四周围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胎胞形状,腹直肌分离的类型也不太一样,但都属于分离。老人家常说尖肚生男,圆肚生女。有一说一,尖肚生不生男娃不好说,但一定是比圆扁形更容易腹直肌分离,看孕肚位置,孕肚长得高的人就会顶在肚脐上面,孕肚长得低的人就会把肚脐下方顶开。
那圆肚就一定不会腹直肌分离了吗?这个以检测为准。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有哪些
1.肚子松松垮垮
2.便秘
3.腰背痛
4.内脏器官下垂
怎么诊断腹直肌分离症
注意,这里多个“症”字。妊娠的后期与产后短期内,腹直肌存在分离现象,是很正常的。大部分人在2~3个月内。会自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个月以后,再进行检测,如果依然存在腹直肌分离现象,那就叫做腹直肌分离症了。
腹直肌分离的诊断评估:
在指压检测的时候分为脐上三指、脐中与脐下三指三个区域
我们可以称呼为:脐上、脐中与脐下
(二)进行指压检测操作
开始检测时,让受测者仰卧,检测者站立于床边。
这时让受测者进行轻微的卷腹动作,或者让她下巴压到胸骨的位置。
此时,她的腹直肌正在用力处于绷紧状态。
而没有相关症的人,或是未经孕产的人,一般来说我们手指是按压不进去的。
如果我们用三指时能感觉到滑开现象,可以尝试用四指再继续按压,直到手指陷不进去为止。而如果三指陷不进去,我们可以尝试用两指,再试试看能不能陷进去。
这三个区域如果能陷入我们的三根手指,就是腹直肌分离三指;如果能陷入两指就是腹直肌分离两指,以此类推。
腹直肌如果已经恢复好了,是会连一指都陷不进去的。只要能陷进一根手指,肌肉都存在分离现象。
腹直肌分离有什么注意事项
有腹直肌分离现象的人,不可进行任何腹部肌肉的锻炼,比如像仰卧起坐、卷腹、两头起等,不可搬抬重物,以免造成腹直肌进一步分离。
这些动作不能做!坚持每天做10-15分钟。建议每分钟6次。最后告诉大家:产后42天一定要先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检查有无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等。产后应该康复哪些部位,先康复什么,后康复什么,其实都是有讲究的,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也会教你科学的家庭恢复动作,千万不能随意锻炼,后悔莫及。
产后多久可以进行腹直肌分离的修复
这里首先就要分顺产跟剖腹产,还有子宫是否存在脱垂现象的区别了。
首先讲顺产,产后恶露排干净了,无子宫脱垂现象,盆腹腔无积液炎症,就可以进行修复操作,一般是产后20-25天后。
剖腹产的,则需要等到伤口完全长好,没有任何红肿发痒疼痛现象,才能开始着手调理。通常这个时间需要半年,甚至更久之后,因为就算外面长好了,也不能确定腹内的器官有没有长好。特别是在操作前,检测按压有刺痛现象的时候,依然还是不能操作。先穿带收腹带倒是可以的。
而存在子宫脱垂现象的,则需要子宫恢复了正常生理位置一个月后,在明确无子宫脱垂现象时才可以进行腹部操作。
怎样预防腹直肌分离症
这个预防,其实在孕前就应该要开始的了。有一些人群确实更容易得腹直肌分离症。比如像下图这种,躺下肚子平平,但站起来,肚脐下方就是鼓起一团的。同时,别人吃饱之后都是肚脐上方胃脘部位鼓起,而这一类人群则是,肚脐下方鼓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