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2019年滁州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省第三,而反观滁州的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还远未达到全省第三强市规模和标准,甚至与目前的省内很多第四、第五、第六城市都相差甚远。城建面积过小、基础设施及老旧小区改造拖拉乃至停滞不前(如:清流河二期改造、北湖公园周边改造、遵阳街改造、紫薇路北延、定远路扩建等等一拖再拖,始终不见成效,你坐火车从北往南进入滁州会感觉到破破烂烂、一片狼藉,扒的总比建的快,严重影响大滁城形象;
中都大道北延改造,不仅弯曲,两边也是扒的破烂不堪,与清流路的交叉口安全岛设计不科学,修好就碰坏,为什么拐角不能采取绿化隔离?南谯路上过去由于公交站台改建,绿化带上遗留一些废弃的老站点,一直不恢复,成了汽车穿行的便道,虽是细节但也反映出一些部门的不作为等);
城市主次干道、居民小区缺乏绿化、美化,城市绿化覆盖率低(如:南谯路与琅琊大道、凤凰路、清流路、湖心路等交叉口拓宽改造,路口是拓宽了,但绿树成荫的大树却挖掉了,光秃秃的,夏季根本不敢出门。为什么不能在主次干道上、居民小区里多种植一些花果树木,绿化美化环境?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啊;去年政府虽已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但网络媒体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是老旧小区改造后一些原有设施毁坏了、环境绿化破坏了,而大部分是仅仅是增加停车位,刷白了墙,物业收入增加了,老百姓并没有感受到环境有多大改善,甚至居住环境还不如以前);
老城区人口密集但医疗实施、公共设施、健身活动场所稀缺(如:以前滁州主城区有一院、二院两家大型医院,两家互通有无,形成竞争,老百姓看病还算方便,后期不知为何并掉了,而且都往南迁,造成主城区众多百姓看病不便了,作为一个地级市就合并成那么一两家大医院,真的合理吗?同样,偌大的主城区,高中学校就“实验中学”一所,而且偏在琅琊山里。
主城区长途汽车站和像样的大型体育健身场所就更不要讲了,一个没有!);公众出行站点规划不大气、不合理,城市建设落后等等。
实事求是讲,我们滁州仍属省内小城市规模及环境,这与目前滁州所处的全省第三经济强市极不匹配和协调。既然GDP已跃居全省第三,有了钱,建议政府部门能拨出资金大力提升、改善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让老百姓真真享受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让市民能够生活在繁华便捷、绿树成荫、和谐温馨的宜居城市里,真真感受到全省经济总量第三城的自豪感、幸福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枯燥的数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