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淮北师范大学“沿历史,传情怀”实践队前往淮北市濉溪县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以深刻学习抗战红色革命精神并宣传发扬。

图为旧址门牌。刘晨雨 供图
该旧址经过一系列精心修缮与升级改造,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广大游客和学习者,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不仅提升了基地的硬件设施,更创新了教育展示形式,让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人民的历史使命。

图为旧址正门。刘静 供图
踏入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葺一新的主展厅,宽敞明亮的空间内,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技术,将历史文物、图片、影像资料与沉浸式体验场景相结合。在一个还原革命战争年代的场景中,逼真的音效和光影效果,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除了硬件,基地还在内容上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拓展。新增的专题展览,聚焦于当地革命先烈鲜为人知的英勇事迹,通过详实的史料和亲历者的讲述,展现了他们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一位参观者感慨道:“这些故事让我对家乡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先辈们的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为了让红色教育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基地特别设计了一系列参与式活动,如模拟革命会议等。在活动中,参与者扮演不同的革命角色,在推理和决策中体验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新增的“无名英雄”专题展览,聚焦于那些在革命历史中未曾留下姓名的普通战士与群众。展览通过搜集到的数百件口述史料、泛黄的老照片、残缺的日记,还原了一个个平凡却伟大的故事:有年仅16岁的少年,为了给部队传递情报,在敌人的追捕下毅然跳进冰冷的河水,用生命保住了情报;有普通的农村妇女,在丈夫牺牲后,主动承担起照顾伤员的责任,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送药、送饭,甚至把自己仅有的口粮省下来给伤员补充营养。这些鲜为人知的事迹,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胜利不仅依靠英雄人物的引领,更离不开无数普通人的默默奉献。“以前总觉得革命英雄是遥不可及的,现在才知道,他们或许就是身边的邻居、伙伴,正是这些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才汇聚成了改变历史的力量。”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母亲感慨道。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不少大学生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造旨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不仅是为了纪念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吸引更多人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持续升温,焕新开放,无疑为广大游客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汲取力量的绝佳场所。未来,基地还将不断探索创新,计划新增“革命精神与现代生活”互动展区,通过对比革命年代与当下的生活变化,让参观者更直观地理解革命精神对今天的意义;同时,将与更多高校、文化机构合作,开展红色文化研究与创作,让红色故事以小说、动漫、话剧等更多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相信在新时代的探索中,红色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进。(通讯员 刘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