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74|回复: 1

千亿县“爆发期”将至,湖北领头,浙江、山东紧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7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url=]每日经济新闻[/url]






原标题:千亿县“爆发期”将至,谁在领跑?

县城竞争,愈加成为各地竞争的新阵地。

日前,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并发布新一份赛迪百强县榜单。报告发布人,赛迪顾问副总裁、赛迪方略总经理兼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指出,尽管今年榜单总体上变化不多,但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一个例子是,作为县域经济“领头羊”,千亿县即将迎来“爆发期”,竞争也将更为激烈。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千亿县数量增加3个至62个,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如余德彪所说,“这些县城中八成至九成今年将成为千亿县,推动千亿县总量增至80个甚至90个以上,这是未来的核心”。

而随着强县加速扩容,全国经济格局也将迎来变局。谁能赢得县域经济的未来?我们不妨先回顾过去10年百强县的变化,寻找隐藏在数据中的“关键变量”。

十年百强县变化:江苏、湖北崛起,浙江、山东下降

纵观今年百强县榜单,“强者恒强”的局面仍然突出。县域经济常年发达的东部地区仍然是强县集中的区域,其中,江苏、浙江和山东各以25个、15个、12个百强县居于前三位,且整体排名更为靠前。前十强中江苏独占6席,集中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赛迪方略

与之相比,作为中西部领头的省份,湖北、四川各有8个、7个百强县,居于第四、第五位,但上榜县均位于50名之后。而不少中西部省份仅有1个县城入围,甚至有8个省(区、市)颗粒无收。

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百强县格局实则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省份进退也颇为显著。

图片来源:赛迪方略

与10年前的百强县格局相比,江苏的增长也同样突出。2016年,江苏仅有17个百强县,10年间增加了8个入围县,超过了绝大部分省份现有百强县数量。

具体来看,大部分县都实现了大幅度晋位。如东市从91名上升至35名、东台市从85名上升至34名,都实现了超过50个位次的增幅;而邳州市、仪征市、高邮市、沛县、沭阳县、射阳县、建湖县、兴化市、阜宁县、涟水县均在10年间挺进百强县,推动江苏县域实现不同梯度均匀排布的态势。

为什么是江苏?此前有专家指出,长三角地区明显呈现出“抱团”协作的趋势,大城市和周边县在人口和产业上形成了紧密联系。表现在江苏县域发展中,高增长县城大都得益于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

比如,如东、东台两地因海洋经济而起,是南通、盐城近年来向海发展的具体承载,往大了看,更得益于江苏从全省层面对沿海经济地区的总体布局。再比如,距离万亿城市仅剩“临门一脚”的徐州,也带动邳州、沛县两县齐齐进入百强县。

反过来,退出百强县最多的浙江,也被“协同性不足”所拖累。

同为与上海直接相邻的城市,苏州包揽十强县一半席位,而嘉兴的海宁、平湖、嘉善和海盐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位次下降。除了传统产业面临的周期性问题外,此前有专家曾告诉我们,过去,嘉兴的“融沪”程度不比以苏州为代表的江苏城市。近年来,嘉兴正在谋求加强与上海对接,作为“前哨站”的县城也将再次寻找定位。

另一方面,各省份对县域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也直接影响了百强县的表现。

以湖北和山东为例,据余德彪分析,湖北从全省层面对县域发展给予重视,专门编制出台了《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的“三百战略”,十年间“百强县”增长了7个;而山东虽然县域经济底子好,但近年来支持力度逐步减小,带来一定的制约,最终10个县退出“百强县”名单。

强县“水位”拉升:湖北领头,浙江、山东紧追

但总体上看,各省份“百强县”的剧烈升降,根本上源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慢进也是退,成了各省份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报告显示,10年间,中国县域GDP由33.1万亿元增长至48.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占全国GDP之比稳定在40%上下。其中,头部对增势的引领作用尤为显著——去年,超七成千亿县GDP增速超全国水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百强县进入“千亿”时代,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

图片来源:赛迪方略

而这一步已然近在眼前。如余德彪所说,去年,我国千亿县数量增加至62个,紧随其后,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的县域数量超过100个,而700亿元以上县域则接近150个。其中,象山、博罗、黄骅等地同比增加超过百亿元,灵武、肥城等5地名义增速超10%,均极有可能在今年“过线”。

值得注意的是,若按他预测,今年千亿县有望突破80个,那么,该增量将成为有史以来极值,为千亿县增长曲线接上一个更陡峭的U型折线。

数据来源:赛迪方略

为何千亿县迎来“暴涨”?余德彪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域是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地,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和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发挥出新的动能和增长潜力,推动了工业大县的集中发展。

工业对县城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2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高于全国38.3%的水平;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更达到23.6万家,占全国总量的近49%。

而随着千亿县数量的进一步扩充,地区县域经济格局也将迎来变化。

在去年经济总量达到900~1000亿元的县城中,5个县来自湖北,4个县来自山东和浙江。随着这些县“破千”,湖北千亿县数量将达到6个,从去年各省份第11位拉升至第5位,而山东、浙江则将对居于首位的江苏发起“攻势”。





发表于 2025-7-28 0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9-6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