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05|回复: 7

北青报三批掼蛋,新华日报三点驳斥:夸大其词、论据不足、因果倒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摘要

无论“掼蛋”还是最近颇为流行的“晒背”抑或其他,只是不同人选择的不同休闲方式而已。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关乎底线的,不需要谁来判定对与错。


掼蛋比赛


“掼”这个字,不怎么常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是因为“掼蛋”,想必很多人都未必知道“掼”这个字。事实上,即便是江苏人,初次听到“掼蛋”这个词,恐怕也不知道“掼”字怎么写,“掼蛋”是个什么意思。后来才慢慢知道:“掼”就是“摔”“甩”的意思,“蛋”,就是“弹”“炸弹”,“掼蛋”就是耍牌,是一种将过去的“八十分”和“跑得快”嫁接组合、加以创新的新玩法。如此而已。


现在,情况不同了。过去的“生僻字”,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没有不知道“掼蛋”的。过去,“掼蛋”只是在淮安一带打打,后来传播至江苏,再后来安徽、浙江人也喜欢这种玩法。去年突然在网上走红,据说北京、上海人也喜欢上了“掼蛋”,而且一玩就挺痴迷。精明的浙江人闻风而动,迅即开发出一种专门用于“掼蛋”的扑克牌,据说卖得非常火,狠狠赚了一笔,让很多人眼红。所以有人讲,淮安人发明了“掼蛋”,但只是赚了个名,浙江人玩“掼蛋”,可人家玩出了新商机,玩出了“新产业”,这就是浙江人的精明——“掼蛋”也能“掼”出新花样、新经济。


要说“掼蛋”走遍全国,这恐怕夸张了一点,至少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还不会“掼蛋”,他们玩的还是“斗地主”“八十分”“炒地皮”等老玩法。但要说“掼蛋”越来越受欢迎,流行“掼蛋”的地方越来越多,却也是事实。这一点,通过“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饭后没掼蛋,等于白吃饭”这句口头禅就能看得出来。想想看:如果吃饭前不打一把,吃饭都不香,如果吃饭后不打一把,这个饭就吃得不尽心,好家伙!什么玩法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人沾上手后立即上瘾欲罢不能?还有人戏言,“掼蛋”走红全国后,某著名白酒价格应声而降,什么原因?因为很多觉得,“掼蛋”比喝酒好玩,因为想着“饭后赶紧掼蛋”,酒也没有心思喝了,饭也没有心思吃了,草草结束,上桌打牌。于是乎,牌早早地打起来了,酒却推销不出去了,价格还能不下降吗?当然,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当不得真。

可很多人想不通的是,“八十分”“争上游”“炒地皮”,这都是过去就有的玩法啊,为什么出来个“掼蛋”,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呢?个中缘由,究竟在哪里?大国不乏高人。据说有人就对此进行过研究,细数了诸多理由——


比如,“掼蛋”不来钱,不涉及赌博,不会伤和气。


比如,“掼蛋”竞技性强,有“中国桥牌”之称。“掼蛋”要赢,不能光靠运气,也不能光靠一个人,得靠两个人的配合,具有体育比赛某些属性,因而有“掼蛋打得好,说明有头脑;掼蛋打得精,说明思路清;掼蛋不怕炸,说明胆子大;赢了不吱声,说明城府深;输了不投降,竞争能力强;掼蛋算得细,说明懂经济”的戏称。


比如,请亲戚朋友吃饭,难免有的来得迟,有的来得晚,有的相互之间认识,有的相互之间不认识,如果没有“掼蛋”,来得早的,就只能干等,相互之间只能“尬聊”,但是,有了“掼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管早与迟、无论熟不熟,都可以坐下来边“掼蛋”边打牌,来的早的也不吃亏,来得迟的也不愧疚,熟与不熟也不要,掼完蛋就熟了,最起码,大家都是一起掼过蛋的“战友”嘛,这是饭前掼蛋的好处。

比如,亲朋好友之间小聚,有时难免有人不胜酒力,喝过了量,此时让他一个人回去不放心,万一出了事,还可能惹上事,要负连带的责任。留下来掼个蛋,醒醒酒再回,则两全其美。这是饭后掼蛋的好处。

……

总之,经过研究,有人认为“掼蛋”的好处很多,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红遍全网。当然,这都是一家之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掼蛋”是真红了,打“掼蛋”的人是真多了,关于“掼蛋”的讨论是真热了。人红是非多,“掼蛋”也一样。眼见越来越红的“掼蛋”,最近被“打”了。


先是,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该院院长陆雄文发表毕业致辞《信仰的力量终将开花结果》。在致辞中,陆院长表示:“当下掼蛋之风盛行,普通百姓掼蛋是游戏休闲,肩负使命与重任的官员、企业家、职业经理偶有掼蛋,也是放松和调剂,但掼蛋之风横扫大江南北,吹进各层面、各角落,却是社会失去动力、失去企业家精神的表现,是逃避之风、颓废之风。”


把对“掼蛋”的批评上升到“失去企业家精神”“逃避之风”“颓废之风”的高度,把一干“掼蛋”爱好者惊出一身冷汗:“掼蛋”真有这么大的罪过嘛?


对于陆院长的高论,舆论也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普遍的一种是,过度“掼蛋”确实可能影响工作,甚至玩物丧志,但利用业余时间偶尔娱乐一下,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劳逸结合,谈不上什么“玩物丧志”,也没必要那么“义正词严”“上纲上线”。视频评论《老胡论见》就发表评论《掼蛋误国?话虽重了但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醒》,认为:说“掼蛋误国”,有那么多的严重后果,恐怕是有些言重了,但他的话也是一种有益的提醒。凡事都有个度,业余时间偶尔掼个蛋无伤大雅,但如果投入太多精力,无疑会浪费时间、影响工作。应该说,这是一种公允之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人们还在热议“掼蛋”到底是不是“玩物丧志”时,最近又有媒体发表宏论,从“警惕掼蛋沉迷助长消颓之气”、“‘全民掼蛋’的躺平之风该管管了”、“亟须破除掼蛋编结的‘圈子文化’”等维度,对“掼蛋之风”进行了全面、深刻而猛烈的批评。评论认为,“如果热衷喝酒组局、打牌掼蛋成为某些领导干部的日常爱好,成为个别企业经营者用以开拓市场的‘撒手锏’,成为不少年轻人心慵意懒的‘避风港’,掼蛋沉迷也就成了‘躺平文化’的新变种”;“‘掼蛋圈’的形成,与其游戏方式密切相连。‘容易入门、两两组队、默契配合、游戏感强’,这些特点都让掼蛋成为人际交往的好工具,进而也成为一些人企图搞政治攀附、谋利益寻租的敲门砖”。


这一观点引发了正反两方的激烈争论。赞成者认为,“掼蛋之风”确实该刹一刹了,现在“掼蛋之风”过盛,大伙都一门心思玩牌,又哪有心思推进事业和工作呢?反对者认为,把“掼蛋”说成“玩物丧志”,有些上纲上线了。首先,“全民掼蛋”有些夸大其词,没有权威数据仅凭个人想象就戴一个“全民掼蛋”的大帽子,这不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其次,说“掼蛋”助长躺平、颓废之气,也论据不足,打麻将、玩扑克历来流行于民间,风气之盛一直不衰,为何独称“掼蛋”会“玩物丧志”?其三,说“掼蛋”助长“圈子文化”,这是因果倒置,“掼蛋”与“圈子文化”之间有联系,但无必然联系,“掼蛋”不一定会产生“圈子”,把整治“圈子文化”的希望放在“掼蛋”上,这是舍本逐末,打错了板子。其四,不管是个人还是领导干部,上班时间打牌固然不对,打牌时间长了也是不对,过于沉迷以致玩物丧志也是不对,但如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适度娱乐一下,放松一下心情,做到劳逸结合,又有什么不可以?更有人认为,媒体难道没有其他更多可以评论和关注的事情了吗?为什么要对老百姓的一点“爱好”费那么大的口舌,口诛笔伐、大加鞭笞?


总而言之,“掼蛋”的“打”与“被打”引发双方的争议,针锋相对,非常激烈。其实,在今天这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立场,这并不奇怪。对于一些问题和现象,大家开诚布公、理性平和地开展一些讨论,有助于人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共识。


但是,在一些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中,也有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比如,有的网友跟帖只讲立场,不讲对错,只讲态度,不讲道理,只讲判断,不讲事实,把观点讨论变成了道德审判;比如,有的网友跟帖动辄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乱打棍子,动辄义正词严,口诛笔伐,似乎“天下真理尽在我手”;比如,有的高高在上,不体味民间冷暖,不知道人间烟火,缺乏包容之心,共情之意,满脸肃杀之气。这种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依然值得我们警惕。


其实,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多元化。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人们需要的是姹紫嫣红、百花开放,需要的是在安定有序中社会活力的最大释放。社会发展始终伴随着新现象、新问题的产生,心态越来越包容开放,是挡不住的大势所趋。巴黎奥运赛场上,记者和运动员们互动中的一些尴尬和反差,也让人体会到,过去的一些思维套路和叙事方式可能已不再适合今天。无论“掼蛋”还是最近颇为流行的“晒背”抑或其他,只是不同人选择的不同休闲方式而已。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关乎底线的,不需要谁来判定对与错。显然,动辄口诛笔伐、上纲上线的思维和文风惯性,已经和今天的发展环境、社会心态不再相容。倡导理性、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而不是动辄制造上纲上线、口诛笔伐的舆论氛围,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状态。


作者 | 江东






发表于 2024-8-9 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在扯淡方面他们很专业,在专业方面他们很扯淡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新黄河:批评掼蛋不能成为脱离实际的“道德狂欢”新黄河







新黄河评论员:李明

近日,《北京青年报》连续三天刊文评全民掼蛋现象引发的消颓之气与躺平之风,并对由此集合成的圈子文化发出警醒之声。稿件刊发后之所以能引起舆论关注,在于三篇文章的指向与此前一些针对掼蛋盛行而引发的社会焦虑情绪是同构的。

早在今年6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发表毕业致辞《信仰的力量终将开花结果》时,提到了“掼蛋之风”盛行的现象。陆雄文院长表示,“当下掼蛋之风盛行,普通百姓掼蛋是游戏休闲,肩负使命与重任的官员、企业家、职业经理偶有掼蛋,也是放松和调剂,但掼蛋之风横扫大江南北,吹进各层面、各角落,却是社会失去动力、失去企业家精神的表现,是逃避之风、颓废之风”。

自彼时开始,舆论场中对掼蛋的批评就已成风,并以此与体制内体制外钱权交易、拉帮结派以及年轻人不求上进的现象而结合。不过,在一些持不同意见的网友眼里,这种批评无异于小题大做、上纲上线。

客观来说,任何一项成瘾性的流行现象,其“畸形风靡”背后都有赖以为生的社会土壤。比如一些老年人迷信伪科学,除了一代人的知识局限性以外,还有相关科普贫乏,相关制度保障乏力下的恐慌感;还有近段时间在孩童群体流行的烟卡以及各类盲盒,也更像是维系情感链接的“社交货币”。凡此种种,讨论乃至批评当然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将宏观成因从个体身上抽脱开来,只对个体进行道德鞭挞,这样的批评就失之温度。

比如,在一些个别地区,一些企业主将掼蛋视为“高端局”的入场券,以牌桌上的“推杯换盏”兑现某种资源,需要追问的是,是什么让他们放弃对正常市场秩序的信任,是不是说明当地市场环境有失守之处?年轻人为何甘于躲进牌桌成一角,为何选择自我麻痹,背后是否有对未来预期减弱的心态?这些复杂境况的背后,主角从来不是掼蛋,真实的社会心理成因才是需要直视的主角。

如果舆论仅仅因为批评完一项娱乐项目后就宣告全胜收兵,而对其后深层的社会心理探究止步,这样的批评,在一些无奈裹挟其间的人看来,会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现实脱轨感,进而成为一种“道德狂欢”。

批评是为了凝聚共识,而不是成为各说各话的平行时空。在一个转型社会里,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所面临的矛盾与分歧也是多元而复杂,这就需要理性的批评、温和的反思以及良性的制度体系来弥合分歧,达成共识。如果动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除了加剧社会各层级间的隔阂外,最终的效果恐怕也只是牛栏关猫。

良性的社会需要批评,但不能止步于批评;需要反思,但也要以反思转换为更具针对性的行动。

申言之,如果一些地区不能在常态化监督与疏导机制上下足功夫,不能以系统性的进步消解人性中好逸恶劳的本性,对问题根源视若不见,对一些真实成因置若罔闻、虚掷因果,就会让纠偏风气成为一种空洞的叫喊。

无论如何,躺平之风与消颓之气都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到底。唯有让掼蛋本身回归纯粹的娱乐,让批评掼蛋的声音回到更具针对性的现实土壤,才能拨开迷雾看本质——不让公共议题失焦,不让诚恳的批评被辜负。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8-9 1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头脑不好吧,批掼蛋?因果倒置!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8-10 0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贪官那么多没人管,只会给老百姓找麻烦。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8-10 0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小视频*游戏,**才是最大的影响!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8-10 1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一种饭圈社交手段而已…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8-10 1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满大街都是棋牌室,真正的商业一片萧条。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7 05: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