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了解到,安徽省2022年至2023年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简报出炉,共记录冬季水鸟70种681528只,创历史新高。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境内冬季水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白荡湖的小天鹅和鸿雁(周立志/摄)
今年1月3号到8号,由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牵头实施了2022~2023年安徽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本次调查共组建12个外业调查队,参加调查的主力队员50多人,参与人员近100人。调查涉及到安徽省淮河、长江、新安江流域湿地单元共77个,调查观测点共611个。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周立志:“同步调查是要在全省的范围之内做一个静态的、尽可能短的(调查),调查在区域里面的这些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计数,总共调查的水鸟种类是70种,数量是68万多只,将近70万只。”

升金湖的东方白鹳和白头鹤(周立志/摄)
据了解,此次调查涉及的湿地单元较上一年度大大增加,因此不能简单地对水鸟数量进行比较。但通过对两个年度水鸟数量在1万只以上的相同调查单元的总体数量进行比较,我省水鸟数量增加0.86倍,创历史新高,冬季水鸟数量明显增加。
另外,调查显示,黄湖、大官湖、武昌湖、菜子湖、升金湖等湿地单元的水鸟种类或数量明显增加。周立志介绍说,冬季水鸟的种数和数量的增加说明我省湿地保护修复效果不断显现。“水鸟的栖息地就是湿地,我们的湿地质量高了,湿地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高了,所以就为很多种水鸟提供了生存的条件、越冬的条件,就会有很多种水鸟到这地方来栖息。”

陈瑶湖野鸭(周立志/摄)
此次调查发现,我省冬季水鸟仍以雁鸭类为主,占全部鸟类数量的79.14%。本次调查记录到雪雁、斑头雁等不常见水鸟,少量夏候鸟如池鹭也滞留在本地越冬,在升金湖还发现安徽省新纪录鸟种大红鹳。周立志表示,出现我省不常见的水鸟属于偶然现象,评价湿地生态环境主要还是看原有冬季水鸟的种类和数量。“这个水鸟是一种不常见的现象,是在迁飞过程中跟错队了,这属于迷鸟,只能说我们对其他鸟也能满足它生存条件。关键原来在我们这地方生存这些鸟类它的种类数量是不是还是有那么多,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调查摸清了2022-2023年安徽省冬季水鸟及其栖息地分布状况和受胁因素,充实完善了安徽省水鸟越冬期水鸟资源数据库,掌握了全省冬季水鸟重点保护物种的数量分布及栖息状况,为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以及水鸟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来源:安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