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感染高峰期,不同城市要区别来看,活动频繁外出多的人,一般是第一波感染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从总体来看,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处在上升阶段。

任何一个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
一般来说,呼吸道的传染病在城市达到峰值要比农村地区更快,从人群来看,活动频繁外出多的人一般是第一波感染人群,相比之下,老年人等出门少的人群要晚一些。
具体几月份达到高峰,不同城市需要区别来看,防控措施、人群免疫水平等都是影响因素。要判断疫情是否到了吃紧阶段,几个参数值得考虑:1.重症的发生情况;2.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
我们现在亟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群的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二是相关资源的储备、医疗能力的提升,要坚持分级诊疗、药物有效的供给、公众的健康教育,采取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强化病毒变异的检测和相关研究等。优化调整不是放任不管,适当有序采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把感染峰值压低到有效控制的阶段。
现在医疗挤兑
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和急诊
下一步医疗挤兑
可能出现在床位使用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疫情政策开始调整之后,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这个大家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一旦放开,感染人数增加,医疗机构,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的交通运行、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他们被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医院里有很多的职工,不仅是医生护士,包括财务、药房、后勤、保洁、行政等都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感染。但是现在医疗挤兑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急诊。可能大家更能感受到的是药店,一些镇痛药、感冒药,本来这些非处方药,我们在药店能够购买,不需要去医院,但是因为药店临时的一些供货紧张,只能到发热门诊、急诊去看病,这些地方也成了“重灾区”,很多工作人员被感染。
李侗曾表示,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陆续已经有很多工作人员在返岗,已经开始康复了。下一步医疗挤兑可能出现在床位使用上,因为前期感染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上班族,后边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病的,平时他们其实是不怎么出门,所以在前面的第一波可能能够躲过去,但是随着年轻人感染的增多,回家探望老人,那么可能越来越多的老人被感染。感染新冠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肺炎,基础病不稳定的情况,他们要就医,可能对床位的需求,甚至对重症床位的需求就会增加,可能后期住院的压力就会更大。
很多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再像原来那个把防院感、防扩散放在第一条,而是将积极的救治患者放在第一步。对于这些重点科室,像监护室、手术室、妇产科、透析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一些,一定要确保已经没有传染性了,再返回岗位,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脆弱人群。
张文宏最新发声:
今冬重点保护脆弱人群
走出疫情已成定局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在现阶段感染高峰期马上来临之际,对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护。
“如果老人没有打过疫苗,应该降低他们的活动度,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见老年人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终希望老年人能够注射疫苗,有更好的药物能够去保护他们。”
张文宏表示:“从上海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出现显著的毒力降低趋势,但是对于脆弱人群的攻击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8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也是主要的重症病人。除了年龄以外,慢性肾病、高血压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成为脆弱人群患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死亡或者是重症病人多发生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所以,疫苗的接种对保护脆弱人群非常关键。”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老年人进行充分地保护,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一旦感染如有症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药物治疗;第二,建议他们充分地接种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间对他们形成一个反向的保护,避免病毒进入他们生活的空间。”
张文宏表示,期望针对奥密克戎的更多新疫苗能够早日上市,这对防备脆弱人群的奥密克戎感染也有很高的价值。“尽管如此,接种现有疫苗仍然有效地帮助我们形成对奥密克戎一定的免疫屏障,最终使得我们能够赢得这一场战役”。
“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
来源:环球时报、@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