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信用中国”网站发布最新一期(2022年第七期)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 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信用指数 | (前20名) | 排名 | 城市名称 | 综合指数 | 省份 | 1 | 厦门市 | 84.38 | 福建 | 2 | 合肥市 | 84.25 | 安徽 | 3 | 北京市 | 83.47 | 北京 | 4 | 济南市 | 82.64 | 山东 | 5 | 长春市 | 82.56 | 吉林 | 6 | 广州市 | 82.55 | 广东 | 7 | 南宁市 | 82.5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8 | 天津市 | 82.48 | 天津 | 9 | 南京市 | 82.46 | 江苏 | 10 | 大连市 | 82.45 | 辽宁 | 11 | 杭州市 | 82.15 | 浙江 | 12 | 青岛市 | 81.77 | 山东 | 13 | 石家庄市 | 81.6 | 河北 | 14 | 深圳市 | 80.9 | 广东 | 15 | 沈阳市 | 79.99 | 辽宁 | 16 | 上海市 | 79.77 | 上海 | 17 | 宁波市 | 79.53 | 浙江 | 18 | 郑州市 | 78.08 | 河南 | 19 | 长沙市 | 77.51 | 湖南 | 20 | 成都市 | 77.29 | 四川 |
261个地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 | (前50名) | 排名 | 城市名称 | 综合指数 | 省份 | 1 | 芜湖市 | 85.56 | 安徽 | 2 | 宿州市 | 85.4 | 安徽 | 3 | 日照市 | 83.34 | 山东 | 4 | 扬州市 | 82.55 | 江苏 | 5 | 东莞市 | 82.44 | 广东 | 6 | 滁州市 | 82.23 | 安徽 | 7 | 苏州市 | 82.16 | 江苏 | 8 | 盐城市 | 82.13 | 江苏 | 9 | 烟台市 | 82.08 | 山东 | 10 | 常州市 | 81.99 | 江苏 | 11 | 唐山市 | 81.89 | 河北 | 12 | 潍坊市 | 81.84 | 山东 | 13 | 邢台市 | 81.79 | 河北 | 14 | 聊城市 | 81.71 | 山东 | 15 | 济宁市 | 81.46 | 山东 | 16 | 松原市 | 81.4 | 吉林 | 17 | 沧州市 | 81.29 | 河北 | 18 | 宿迁市 | 81.26 | 江苏 | 19 | 镇江市 | 81.25 | 江苏 | 20 | 无锡市 | 81.13 | 江苏 | 21 | 淮北市 | 81.1 | 安徽 | 22 | 白城市 | 80.78 | 吉林 | 23 | 衢州市 | 80.74 | 浙江 | 24 | 泰州市 | 80.7 | 江苏 | 25 | 威海市 | 80.42 | 山东 | 26 | 通化市 | 80.36 | 吉林 | 27 | 四平市 | 80.33 | 吉林 | 28 | 安庆市 | 80.31 | 安徽 | 29 | 蚌埠市 | 80.29 | 安徽 | 30 | 柳州市 | 80.26 | 广西 | 31 | 舟山市 | 80.19 | 浙江 | 32 | 枣庄市 | 80.01 | 山东 | 33 | 承德市 | 80 | 河北 | 34 | 淄博市 | 79.91 | 山东 | 35 | 泰安市 | 79.82 | 山东 | 36 | 白山市 | 79.72 | 吉林 | 37 | 珠海市 | 79.54 | 广东 | 38 | 宜昌市 | 79.53 | 湖北 | 39 | 徐州市 | 79.529 | 江苏 | 40 | 阜阳市 | 79.42 | 安徽 | 41 | 惠州市 | 79.4 | 广东 | 42 | 泉州市 | 79.38 | 福建 | 43 | 德州市 | 79.21 | 山东 | 44 | 淮安市 | 79.123 | 江苏 | 45 | 嘉兴市 | 79.12 | 浙江 | 46 | 肇庆市 | 79.05 | 广东 | 47 | 池州市 | 79.04 | 安徽 | 48 | 马鞍山市 | 78.98 | 安徽 | 49 | 湖州市 | 78.88 | 浙江 | 50 | 台州市 | 78.87 | 浙江 |
针对第七期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前十名的城市,源点信用整理了其近半年 排名情况,详情如下: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对各地信用状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可综合反映各城市的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从总体情况来看 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厦门市、合肥市、北京市、济南市、长春市、广州市等总体信用状况较好,排名相对靠前。 261个地级城市中,芜湖市、宿州市、日照市、扬州市、东莞市、滁州市等信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同类城市中排名位居前列。 今年6月,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更新完善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2022年版)》并从6月开始启用。新版《指标》从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政务诚信、信用监管、信用惠民等多个方面对城市信用建设提出了要求,是对各地营商环境、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考量。 来源丨信用中国、源点cred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