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7|回复: 7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湖南长沙逝世,民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别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2 1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原标题:正在直播

发表于 2021-5-22 2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我记得有一份资料说的是唐宋明中国人口一直是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原因就是中国早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我们出产的粮食可以养活那么多人,欧洲美洲非洲加起来人口才是中国的那么多,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文明粮食出产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唐朝普通人一天只能吃两顿,能吃三顿饭的都是富贵人家所以胖为美,胖就是家里有钱吃的起饭,宋朝水稻产量起来了,人口达到1亿多,清朝人口达到4亿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玉米土豆红薯的引进让粮食更多了,人口才能增长,袁爷爷让稻子的产量从200多公斤增加到800公斤,两季稻一年可以亩产1500多公斤,现代工业和军事的基础是玉米类粮食,要是没有杂交稻,中国这有限的土地支撑起14亿人口要多少人去种地,没有那么多解放出来的人口劳动力,谈什么基建,谈什么工业文明,没有那么多人口进入城市,东莞,深圳,上海,北京能创造个毛的辉煌,小岗村的创造根本也是地里出产的粮食可以供样更多的人口,让一部分人可以解放出来去做别的事。民族复兴,工业振兴,一切的一切都是要粮食基础,除了中国世界上的粮食掌控在四大粮商手里,新疆建设兵团,北大荒开垦,一切都是为了粮食。絮絮叨叨这么多,只是想说明粮食的重要,而这么重要的事,袁爷爷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一人养活起来几亿人,什么佛祖,什么天尊能养活几亿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话,袁爷爷的浮屠能造多高。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5-22 1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袁老一路走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5-22 1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送别袁老,一路走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5-22 2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看图片上人不多,还没有去年滁州的凯迪温德姆酒店门口看那个“元气满满的哥哥”的人多。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5-22 2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袁院士一路走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5-23 1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袁老一路走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5-23 1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tmkjesq 发表于 2021-5-22 22:30
我记得有一份资料说的是唐宋明中国人口一直是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原因就是中国早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我们出 ...

真要遇到天灾人祸,还是粮食最重要,网上看,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水稻其实我们我们国家也不种,都是给非洲什么的种,但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一旦需要需要,国家三五个月就能种一季高产稻出来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我们手里有这技术,不亚于原子弹作用。
上次去农村吃酒,现在农村基本没人了,全进城了,留下来的两个人可以种100多亩地,这样也是好事,粮食产量高了,机械化程度高了,过去十几二十人干的事一两个人就可以解决,多余的人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搞工业生产,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9 1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